【卷十二 吐血】
瑞昌王孫鎮國將軍,久患腹痛,諸藥不效,飲燒酒數杯頓止。
時孟夏,診其脈,左寸沉大有力,此積血症也。
不信,至仲冬,其疾大作,面紅目碧,眼胞浮,神亂氣促,腹痛,飲燒酒亦不止。
其脈與初診無異,惟人迎氣口洪滑浸上,知其有欲吐之意,投以鹽湯一盞,遂大吐。
吐出血餅大如杯者,如棗栗者各數十,兼有白飯清水,瘀血如筆管者二三條。
吐訖,胸中寬快,仍不服藥。
次日黎明,口臭氣塞,四肢厥冷,昏不知人,胸間微熱而已。
復診,幸兩尺猶存,根本尚在,急以燈火爆曲池、虎口、中脘、氣海。
病者略知痛,即令人扶坐,勿令睡倒,隨進獨參湯二服,手足微溫。
繼用人參五錢,附子二錢,作理中湯,日與飲之,六脈微見。
過七日,方開眼識人,小便始通,即以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兼服之,半月而瘥。
是症診得肝脈弦大而堅者,血有餘也;
時或一駛,血積而不行也;
肺脈浮大,金受火邪,氣弱不能運血也;
脾脈微澀,脾主思,思則氣結,土不能生金也。
既吐之後,血猶有餘,氣愈不足,故宜人參助氣,白朮健脾,附子助陽,乾薑暖血,甘草和中,開通經絡流行血氣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7%B ... 1%9E%E6%A1%88/index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