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虛損】
真陽氣弱,不榮於筋則陰縮,不固於裡則精出,不衛於表則汗泄,三者每相因而見。
其病在三陰之樞,非後世方法可治。
古方八味丸,專服久服,當有驗也。
肺實於上,腎虛於下,脾困於中之候也。
然而實不可攻,姑治其虛。
虛不可燥,姑溫其下。
且腎為胃關,而火為土母,或有小補,未可知也。
(《金匱》腎氣丸。)
裴兆期曰:補虛之最切要者,在扶胃氣,胃氣強則飲食進,飲食進則氣血生,補何如之。
今之不善補者,概用歸、地、參、朮、甘草、黃 等類,以為補虛之法,莫此若矣。
不知此等品類,皆甜膩壅膈之物,胃強者尚可,胃弱者服之,不脹則瀉,不瀉則嘔吐而不能食矣。
病不轉加者,未之有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7%B ... 1%9E%E6%A1%88/index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