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消】
消
張子和曰:初虞世言,凡渴疾未發瘡瘍,便用大黃寒藥,利其勢使大困,火虛自勝,如發瘡瘍,膿血流漓而消,此真格言也。
故巴郡太守奏三黃丸,能治消渴。
余嘗以隔數年不愈者,減去朴硝,加黃連一斤,大作劑,以長流千裡水煎五七沸,放冷,日呷之數百次,以桂苓甘露飲、白虎湯、生藕節汁、淡竹瀝、生地黃汁,相間服之,大作劑料,以代飲水,不日而痊。
故消渴一症,調之而不下,則小潤小濡,固不能殺炎上之勢;
下之而不調,亦旋飲旋消,終不能沃膈膜之乾;
下之調之而不減滋味,不戒嗜欲,不節喜怒,病已而復作。
能從此三者,消渴亦不足憂矣。
昔有消渴者,日飲數斗,劉完素以生薑自然汁一盆,置之密室中,具罌杓於其間,使其人入室,從而鎖其門,病患渴甚,不得已而飲之,飲盡渴減,得《內經》辛以潤之之旨。
又《內經》治渴以蘭,除其陳氣,亦辛平之劑也。
劉完素之湯劑,雖用此一味,亦必有旁藥助之也。
秦運副云:有人消渴,引飲無度,或令食韭苗,其渴遂止。
法要日吃三五兩,或炒,或作羹,無入鹽,極效。
但吃得十斤即佳。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7%B ... 1%9E%E6%A1%88/index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