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十八王公】
十八王公屬於厲鬼崇拜信仰,十八王公廟即為無祀鬼厲的陰廟。
在台灣共有兩處設有十八王公廟,一為台北縣(註1)石門鄉(註2)淡金公路上石門洞附近的十八王公廟,另一則是位於高雄市鼓山區西子灣小山坡上的十八王公廟。
在所有史籍資料中,並沒有關於十八王公廟起源的任何記載,據專家指出,十八王公廟可能在台灣光復以前就有,但發跡應是近幾年的事。
下列依據兩處十八王公由來傳說分別介紹:北部傳說:一、相傳在清朝中葉,曾有十七位福州巨紳,在乘船到浙江普陀山進香的途中,遭遇天變,全部罹難,屍體飄流到石門沿岸,僅一位巨紳所帶的愛犬存活,但最後也以身殉主,當地居民就將這隻忠狗與十七人合建一塚,名為十八王公廟,此後即不斷傳出十八王公顯靈的故事二、傳說曾有漁民十七人出海捕魚遇難,其中有一人所養的忠犬,見主人未歸,日夜的守在漁港等候,飯茶不食,最後竟投海而追隨主人而去,為紀念這感人的事件,當地居民特興一塚,取名為十八王公廟。
據說,在那兒許願都能如期所願,也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三、相傳清朝時,有十七位唐山商人,乘船渡海來台,途中不幸遭遇海難,忠犬雖存活但也以身殉主,村人發現後,乃將其與十七主人合葬一塚,並建廟祭祀。
南部傳說:相傳於清康熙23年(公元1684年)台灣將入清版圖前,已有大陸沿海居民遷移於此(今西子灣)居住,高雄港內海埔地附近米產豐饒,大陸船隻與台灣船隻均來往停靠,後因清政府接掌政權時,採取海禁之政策。
而後有一艘大陸船隻因風暴而沉沒於西子灣附近,風暴過後有十八具屍體被沖上西子灣海灘,附近居民不忍其慘,收殮其遺體於附近山腰上合建一所祠堂。
後因開鑿山洞之需,將小祠堂遷移,並建成廟宇供人參拜,更讓附近居民深思、敬佩。
民國70年又因中山大學校園之需,由政府撥款補助新建現址「十八王公廟」又為「十八王公廟民眾活動中心」;
也成為西子灣風景區另一特色。
十八王公傳說雖大同小異,但南北祭祀最大差別即於第十八位王公為義犬公。
在台灣地區十八王公信仰,仍以北部十八王公廟為主,北部十八王公廟之所以開始聞名全台,主要和民國62年核電廠動工有關,當時工程在十八王公墓地左近動土,但屢次不順,不得已向十八王公祭拜後,工程不再有意外傳出。
於整地修廟,遂有了現在的規模。
後來大家樂盛行,眾賭徒風聞此廟靈驗,由全島各地湧來,尤其入夜之後,更是車水馬龍,攤販齊集,形成一種深夜比白天還興旺的奇怪現象。
為了解決交通堵塞問題,還必須另建「王公橋」將信徒和其他車輛分道。
又盛傳十八王公嗜食熱食和香煙,使得廟前的粽子生意大為興盛,以煙代香的情況則與一般的陰神相同。
近年來,隨著大家樂漸漸沒落等因素,十八王公廟的盛況已大不如前了,這也等同於是漢人功利文化的另一個倒影。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1988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