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消災解厄】
消除災難、解除厄險,進而祈求平安,得到福祿壽禧。
人世間多有不如意的事,如何消災祈福、獲得吉祥如意,成為宗教祈求的目的。
入世知識是對災難作危機處理,但出世宗教則給心靈上消災解厄的祈求功能。
融合儒、釋、道三教的民俗信仰有各種拜拜法會,便是以消災解厄為最大目的。
如道教的「拜斗」、佛教的「焰口」,多以誦經懺為主,目的是以經文的道理來宣化,以懺悔反省來救贖,使心靈得到解放,返回本來面目,解脫一切苦厄。
道教神譜中有三官大帝,分別是天官賜福(紫微大帝)、地官赦罪(清虛大帝)、水官解厄(洞陰大帝),是大眾做消災解厄、祈福時所禮拜的三尊天神。
臺灣宮廟每年都會舉行多次的「祈安禮斗」法會,提供信眾消災解厄的需求。
宮廟做早晚課時的經文咒語如〈淨三業神咒〉、〈淨壇神咒〉、〈淨口咒〉、〈淨身咒〉等,都可以見到消災解厄的經文;
如〈完經讚〉:「一切惟心心最危,範天圍地發光輝,天新即在人心見,人合天心天弗違。
道在中央運不窮,經翻底演化無終,師傳衣缽有為法,三教諸尊德望隆。
天地慈悲雨露仁,覆載恲懞自在身,生生萬眾春無數,天經地義德堪親。」
便透露出對人生圓滿的企求。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4401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