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人文●淨土三經】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3-3-24 13:11
標題: 【人文●淨土三經】

人文●淨土三經

 

漢傳佛教中,《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之統稱。

 

中國淨土宗以稱念佛名為主要修行法門,依據淨土三經,藉彌陀本願力,求生西方極樂淨土。

 

「淨土」梵語原意是「佛國土」(Buddha-kṣetra),相對現實世間的苦,表達對佛所教化的理想世界的嚮往,由諸佛發起淨佛國土、成就眾生之誓願,行菩薩道,累積功德,以建立莊嚴清淨世界。

 

《無量壽經》譯本有12種,其中以三國曹魏的康僧鎧本較為流行。

 

此經內容講述在世自在王佛的時代,有國王出家為僧,號法藏,誓願度化一切眾生至極樂世界,發四十八願成就極樂世界,如第十八願:「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後成佛,號「無量壽」,國土在西方,名為「安樂」。

 

其次述說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等事,最後論到上中下三品往生的條件與方法。

 

某些臺灣淨土宗團體強調持誦此經的功德,並做為修行日課。

 

《觀無量壽佛經》為南朝宋的彊良耶舍所譯,唐代善導有注《觀無量壽經疏》4卷,對後世影響很大。

 

經文以十六觀之次第,講述觀想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的身相並發願迴向,可轉生西方極樂世界;

 

其中十四、十五、十六觀說明三品往生與菩薩接引的情形,三品又各分三生,成九品,即一般所說九品往生的根據。

 

此經也是佛教「淨土變相圖」的主要依據,也影響臺灣佛教美術圖像。

 

《阿彌陀經》譯本有後秦時代鳩摩羅什所譯《佛說阿彌陀經》及唐代玄奘譯《稱讚淨土佛攝受經》,此經強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因此,淨土宗修行者,常集眾以稱念阿彌陀佛之名號為主,或一個七日,或多個七日,以收剋期取證之效,稱為「佛七」。

 

因應現代工商社會繁忙,則有「佛一」至「佛七」的彈性。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769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