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鹽埕天后宮】
「鹽埕天后宮」位於臺南市南區鹽埕路二九一巷十五號,為鹽埕地區媽祖信仰中心之一,主祀媽祖和武惠尊王;
由於台灣四面環海,海上活動頻繁,因此媽祖成為台灣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
臺南鹽埕地區因靠海,早期居民多以討海為生,因此也發展出媽祖信仰,迄今不衰。
天后宮創建於清乾隆23年(西元1758年),廟地經過多次遷移,最後落腳於日新國小旁至今,民國66年改建為現貌。
「鹽埕」昔稱「瀨口」,就是曬鹽場,原接近海邊,多為鹽田,附近居民以曬鹽為生,是臺南府城外一個小村落。
自鄭成功時代,參軍陳永華在臺南市西南郊區鹽埕一帶開設瀨口鹽場,後因水災淹沒鹽田,鹽民陸續搬遷到原址西北隅,這地方即稱為鹽埕,這裡也是台灣最早鹽文化的地區,而這也是鹽埕天后宮有別其他媽祖廟的特殊文化。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為推動宗教文化,特別與廟方合作舉辦「臺南市媽祖文化季」慶祝活動,將媽祖文化融合了鹽產業文化,配合希望民眾向媽祖祝壽的同時,也能認識鹽埕在地宗教文化和台灣鹽業產業文化。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6793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