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年代學】
考古學上的年代學,就是指分析、判斷、討論考古遺址、遺物、現象、結構等的所處的時間點為何,以及彼此在年代上的早晚關係。
一般來說,考古學上的年代可以分為「絕對年代」與「相對年代」兩種定年方法,前者所指的就是遺址、遺物、現象、結構等的存在「距今已有多少年(B.P.)」,而後者則是指它們在時間上的先後關係如何呈現,嚴格來說,「絕對年代」與「相對年代」其實是兩種不一樣的時間概念,年代學就是以絕對或相對年代的測定對考古資料作定年,並建立其間的時間序列與發展歷程。
絕對年代的測定方法,可以大致分為兩種:在歷史考古學的範疇裡,可以依據文獻記錄與年曆學的研究來作為判定年代的工具,例如說建築物石碑上的碑文、墓誌銘、簡牘或是青銅器等器物上的紀年銘文,都可以拿來當作確定絕對年代的證據。
不過要注意的是,像石碑有可能是從別處搬過來的,或是建築物被多次重修而舊碑卻被保留長期使用,這樣子碑上面的紀年可能就無法斷定建築物的切確年代;
或是器物上的銘文雖然可以拿來確定器物本身的年代,但若器物是被人長期延續使用,就不能根據它來判斷出土這些器物的遺址或墓葬所處的年代;
而像文獻記載,有時候未必符合史實,因此在引用時必須多加參考各種資料,才能避免出錯。
由此可知,使用文獻記錄與年曆學研究來判斷絕對年代,必須小心謹慎地反覆檢驗,才能確定各種考古資料所處的時間為何。
而在缺乏文字記錄的史前考古學領域中,絕對年代的測定就必須藉助各種自然科學方法,例如碳十四定年法、樹木年輪定年法、熱釋光定年法、黑曜石水合定年法、鉀氬定年法等,這些方法各有其所適用的對象:碳十四定年主要是取遺址中的木炭等有機物質,利用同位素穩定衰敗的原理來測定年代;
樹輪定年法則是從一個地區的現生植物的年輪來判定時間,最多可以測定到8000B.P.左右,同時也可以利用這個定年法來校正碳十四定年法的誤差;
熱釋光則是適用於陶片上,可以測定陶片被丟棄、掩埋的時間距今多久,黑曜石水合定年是用黑曜石製成的石器定年,而鉀氬定年則是用來判定在火山岩層中沉積之遠古遺物的存在時間。
這些自然科學方法提供了考古學家有關史前時代的年代依據,以及奠定了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年代體系的基礎。
至於相對年代的判定,通常是仰賴層位學與類型學的研究。
前者的概念是先確認各個文化層的先後次序來判斷它們的相對時間關係,然後再以其中所出土的遺物來斷定各層的絕對年代,但必須注意的是,早期的器物可能會被當作古董、傳家寶而保存到晚期,不過晚期的器物是絕對不可能出現在早期的時間點的,因此在利用層位學來判斷年代時必須注意這點。
而類型學則是將每一種器物分類為不同器種,根據同一個器種內在型式上所呈現之連續性變化的次序,來了解該類器種在時間上的演變過程,以及同一器種內不同型式遺物的先後關係。
因為考古學可以說是一門研究時間向度的科學,因此在整理分析調查發掘所獲得的各種資料時,了解這些考古資料的年代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年代學對於考古學研究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462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