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文石書院】
文石書院創建於清朝乾隆三十一年(西元1766年),位於文澳廳治之右(今澎湖縣馬公市),由澎湖通判胡建偉(號勉亭,粵東三水縣人)捐建設立,因文石為澎湖特產,其紋路班爛繽紛,以文石為書院之名,有期許澎湖人士文章炳蔚、足以經天緯地之意,乃清代在澎湖設立唯一之官方書院。
文石書院初建時前有頭門三間,中間架高為魁星樓,後堂為講堂,書院之建築歷經多次修建、增刪,乾隆五十五年(西元1790年)因風災受損,通判王慶奎鳩資修補;
嘉慶四年(西元1799年),通判韓蜚聲改建魁星樓;
嘉慶二十年(西元1815年),通判彭謙就院後再建一進,以祀文昌帝君;
道光七年至十年(西元1827-1830年)期間,通判蔣鏞結合澎湖水師協鎮孫德發、右營遊擊江鶴捐廉倡修,由生員王雲鵬勸捐、生員呂作屏督工,重新整修書院,並移建魁星樓於書院之東南方(即今址);
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擔任書院董事的生員蔡玉成,邀同黃步梯、蔡榮賢等人重議修建,規模煥然一新。
文石書院對澎湖教育貢獻良多,嘉惠無數學子,開澎進士蔡廷蘭以及舉人辛齊光、鄭步蟾、郭鶚翔等,皆出自文石書院。
中法戰爭期間文石書院遭受破壞,至日治時期,地方人士才又重新整建改為孔廟。
民國五十一年總統蔣中正視察澎湖後,令重新整建,但整修後僅存魁星樓保留歷史風貌,民國六十六年澎湖縣政府依照原貌,撥款重建魁星樓,為文石書院唯一留存可供思古追遠之古蹟。
民國八十八年縣府又斥資改建成現今之新孔廟。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5261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