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厓山之役】
宋與蒙古最後之決戰,史稱山之役。
先是,景炎三年(西元一二七八),端宗(帝)崩,其弟昺嗣位,改元祥興。
以年僅八歲,由楊太妃同聽政,陸秀夫、張世傑等裨助之。
秀夫等欲取雷州(廣東海康)不成,移駐山,將千餘巨艦碇海中,中艫外舳,貫以大索,四周起樓棚如城堞,居昺其中,以藉潮汐天險自固,翌年(一二七九),蒙古將張弘範、李恆等以兵來犯。
恆乘早潮之退攻其北;
至午潮上,弘範復攻其南。
世傑雖率淮兵力拒之,終因南北受敵,兵士皆疲,不復能戰。
俄有一舟檣旗仆,諸舟檣旗亦旋仆。
世傑知大勢已去,抽精兵入中軍,諸軍遂大潰。
已而日暮,風雨交作,昏霧四塞,咫尺不相辨,蒙古軍又已薄至。
秀夫自忖無可脫身,與其被俘,毋寧殉國,因負昺同投海自溺。
昺既殉國,從死者十餘萬人。
楊太妃聞之,撫膺大慟曰:「我忍死艱關至此者,正為趙代一塊肉爾。
今無望矣!」
遂赴海死,世傑尋亦自溺。
宋祚至此,乃正式告終。
其距太祖建國,計三百又二十年。
(朱重聖)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0342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