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輪臺之詔】
西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北伐匈奴,西通西域,開疆拓土,威震絕域,聲勢之隆,如日中天。
然國家所付之人力物力,亦極浩大。
尤其對於西域之經略,自從收取河西,建設四郡,繼以破姑師,虜樓蘭,遠征大宛,西域諸國望風來朝,東西使者往還不絕。
漢軍乃緣塞設防,由酒泉、敦煌,出玉門關,遍築亭障,屯置屯田戍卒,遠達渠犁(新疆庫爾勒)、輪臺(新疆輪臺)一帶,百姓兵役之負擔慘重。
武帝雖雄才霸略,好大喜功,但至晚歲,已深感國力不支,內外動亂迭起,出師又每不利。
征和二年(西元前九一)巫蠱之禍,妻死子亡;
征和三年,李廣利北伐匈奴,兵敗被俘。
乃悔悟既往之勞民太甚,遂下詔罷輪臺之戍。
詔中痛述邊塞軍民之苦,戰爭死傷之重,而候報不實,計謀多非,自謂:「是擾勞天下,非所以優民也…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
並封丞相田千秋為富平侯,以示與民休養生息之意。
時在征和四年,史稱輪臺之詔。
此詔代表當時漢武帝在心理與國策上之一種轉變。
漢書西域傳贊稱其為「哀痛之詔,仁聖之悔」。
宋楊萬里有詩云:「莫讀輪臺詔,令人淚暗垂!」
(陳致平)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411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