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樓蘭】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11 00:02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樓蘭】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樓蘭

 

中國與西域諸國的關係,到漢武帝時才進入一個新的時期。

 

由於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以後,使得中西之間的貿易,大為發展起來。

 

漢武帝為了對付匈奴,為了保護這條已經打通了的商路,就必須在西域建立起漢的宗主地位。

 

但匈奴控制西域,為時已久,西域諸國畏懼匈奴,時常拒絕漢使,破壞這條通路。

 

因此,武帝就不得不和匈奴展開爭奪西域優勢地位的戰爭。

 

樓蘭(Kroraina),一名鄯善(Nob);

 

姑師,又名車師;

 

皆為從敦煌出發的東西國際孔道。

 

這兩個國家在匈奴指使下,時常阻攔漢使。

 

元封三年(西元前一○八),武帝令趙破奴在出擊匈奴之後,接著進攻樓蘭、姑師。

 

攻下後,便初步建立起漢代對於西域的優勢地位,削弱了匈奴的控制。

 

昭帝時,樓蘭又為匈奴反間,數次遮殺漢使。

 

元鳳四年(前七七),大將軍霍光令傅介子刺殺其王,另立了一新君,更名其國為鄯善。

 

並且派遣吏卒屯田伊循城。

 

後來更設置都尉。

 

樓蘭,這一埋沒在沙土中千餘年而經海定(SvenHedin)再發現的歷史名城,位當北緯四十度三十分,東經八十九度四十五分,庫穆河(塔里木河下游河道)注入羅布諾爾三角洲的南部,與我國古書的記載正相吻合。

 

從玉門關西行,則為荒曠的鹽澤,穿過一百二十英里的沙漠,便到達塔里木盆地極東的一個城市─樓蘭。

 

樓蘭在紀元前二世紀末,正是我國商人西入塔里木盆地的第一站。

 

我國商人,經過長途沙漠旅行之後,必須休息幾天;

 

同時,由此東行的商人,也必須在此作到鹽澤的一切必須的準備。

 

因此,漢代的樓蘭也是歐亞國際商路上的一個重要站口。

 

到了這裏,我國商人如要深入塔里木盆地的西部,經過南、北兩道,最後會合於疏勒。

 

因為硫勒是塔里木盆地極西的一個大都市,從這裏西去又分兩道:一向西南經大月氏、大夏到安息,一向西北經大宛、康居到奄蔡。

 

特別是從疏勒西南行的那條路,通往印度、西亞乃至歐洲,尤為重要。

 

據斯坦因(Stein)報告,樓蘭城牆,依殘存部分測定,為每邊約三百六十公尺的四方形,高約二‧四公尺,是用檉柳細枝與黏土混合築成的。

 

城中有佛塔,有舊時國王宮殿或鄯善時代地區長官的居所,有漢族軍營址,有辦公處所。

 

在該地區出土的豐富之遺物,除文書類外,有漢鏡及其仿製品、漢朝五銖錢、金屬器和武器、耳環等首飾和裝飾品、木製家具、器皿、帽物等生活用品和衣著、封泥、貝玉、西方風格華貴的地氈、織有長樂光明等漢字樣的漢錦和絲織品、未加工的綾羅等,還有如同今日所用的毛筆,都因保存於乾燥空氣的沙漠中而陸續被挖掘出來。

 

在文書類中,佉羅文占一小部分,絕大數是漢文,並且多為木簡。

 

但也有二世紀初、後漢時代新發明的紙文件,海定一次帶回紙文件就有三十五件。

 

這便是說,樓蘭人用紙,較歐洲人至少要早過七、八百年,紀年前後樓蘭或鄯善王國的文化水平,也由此可以證明。

 

樓蘭文化受漢族文化的影響很深,這從墓群中許多遺物可以證明。

 

人種則和婼羌人同屬於羌族系統。

 

樓蘭遺址年代的上下限為紀年前九○~後三三○年。

 

(韓復智)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410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