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鄭國渠】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10 23:58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鄭國渠】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11 09:00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鄭國渠

 

鄭國渠,是關中年代最早、工程最大、灌溉農田最廣的溝渠。

 

秦始皇初年(西元前二四七),加速鯨吞六國的步驟。

 

韓因首當其衝,為使其疲勞,拖延出兵,乃使水利家鄭國說秦:自今涇陽縣西北十五公里仲山之西,九嵕之東,西至谷口,引涇水東流,至今蒲城縣東南入洛,全長三百里;

 

灌溉今涇陽、三原、富平、高陵、臨潼,以及蒲城、渭南等縣廣大地區。

 

而工程不過一半,發覺鄭係陰謀,秦欲殺之,鄭國直認不諱。

 

但他說:「渠成亦秦之利。我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

 

秦甚以為然,使其繼續開鑿,卒成此一前所未有的農田水利大工程,還改良了土壤。

 

流經地區,本是一片鹽鹵土地,不適於農作物,由於渠水沖刷,變成了禾稼茂盛的沃土。

 

秦國因以富強,卒并六國,因名曰鄭國渠。

 

關中亦因此成為陸海和九州膏腴之地。

 

自鄭國渠起,至漢武帝元鼎六年(前一一一),百三十六年,又穿鑿六輔渠,以增加灌溉鄭國渠傍高仰之田。

 

後十六年(太始二年),白公復於鄭國渠之南,穿渠引涇水,亦首起谷口,而尾入櫟陽注渭,長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餘頃,因名白渠。

 

統稱鄭白渠。

 

民得其饒,為之歌曰:「田於何所?池陽谷口。鄭國在前,白渠在後。舉鍤為雲,決渠如雨。涇水一石,其泥六斗。且溉且糞,長我禾忝。衣食京師,億萬之口。」

 

(王恢)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394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