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斷代史】
中國史書以朝代斷限者,稱斷代史,最早始於班固之漢書。
初司馬遷撰史記,上起黃帝,下迄漢武,自太初以下,闕而不錄,班彪因之,演成後記,以續前編。
彪之子固,乃斷自漢高祖,盡於王莽,為十二紀、十志、八表、七十列傳,勒成一史,目為漢書,此即我國第一部斷代史。
其所以稱書,而不稱史,以虞、夏之典,商、周之誥,孔氏所撰,皆謂之書,以書為名,亦稽古之雅稱。
自東漢以後,作者相仍,襲其體例,無所變革,唯東觀曰記,三國曰志,名稱雖有不同,然大抵皆為斷代史書。
自班固有斷代史,論者每譏其失會通之道,唯唐劉知幾最贊許之,以為「究西都之首末,窮劉民之興廢,包舉一代,撰成一書,言皆精練,事甚該密,故學者尋討,易為其功」。
可見斷代為史,自有其優點。
按史書斷限之法,頗為深奧。
如孔子定虞書,以舜為始,而云:「粵若稽古帝堯。」
左丘明之傳魯史,以隱為先,而云:「惠公元妃孟子。」
是皆正其疆里而開其首端之義。
斷代史書記事,因歷史沿革,遂相互交錯,事勢使然,分畫甚難。
劉知幾著史通有斷限一篇,專論斷代史之斷限條例,說明斷代取捨之法。
(甲凱)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343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