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漢代東北經營】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10 23:13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漢代東北經營】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漢代東北經營

 

周代封疆,極北為燕國,國力未達東北。

 

戰國時,燕始東向拓地,據有今遼河流域,設遼西、遼東二郡。

 

秦滅燕後,得燕舊壤;

 

疆域包括遼東。

 

遼東郡隔浿水與朝鮮相鄰,時朝鮮半島,北部為商後裔所建之箕氏政權,並有真番及少許小部族,南部則為三韓:馬韓居西,辰韓居東,弁韓則居最南端。

 

浿水之北,約在今吉林一帶,為高句驪,高句驪之北約千餘里處,約在今松江附近為夫餘,夫餘之北又千里處,約在今合江附近為肅慎(即挹婁)。

 

東部濱海之狹長地帶為沃沮,分南北二部。

 

遼河北部,今興安一帶接近蒙古處為烏桓及鮮卑(即錫伯)漢初高祖時,燕王盧綰反入匈奴,燕人衛滿亦率宗屬鄉黨千餘人,出塞,渡過浿水,居秦時上下障間之空地,降服真番及部分東夷,又召納燕齊亡命,勢力漸雄。

 

後詐稱漢兵將至,求進入朝鮮為宿衛,朝鮮不備,竟被衛滿所滅,箕氏餘眾南去。

 

衛氏都王險(平壤),值漢文、景之時,天下初定,偃息兵革,乃以衛氏為漢之外臣,保塞外蠻夷,勿令侵擾,諸蠻夷欲入覲,輒代為轉達,衛氏因此得以坐大,此為民間力量向東北之拓展。

 

武帝元封二年(西元前一○九),使臣涉何與朝鮮發生衝突,武帝乃令樓船將軍楊僕由海道、左將軍荀彘歲出遼東,二路往征,初戰不利,遷延日久,又派公遜遂往,始征平,平後設四郡:樂浪(在朝鮮半島西北,韓國平安、黃海、京畿及忠清山道)、臨屯(朝鮮東北)、玄菟(韓國咸鏡道)、真番。

 

包括朝鮮中北部,南部仍為三韓及散布其間諸小國。

 

昭帝始元五年(前八二),罷真番、臨屯二郡,併入樂浪、玄菟,不久,又遷玄菟於江北,統三縣,轄有高句驪地,朝鮮境內只餘樂浪一郡,西與遼東郡相接,轄二十五縣,人口四十餘萬,是漢東北的重鎮,政令宣達、文化經濟之滋育,無異內地。

 

半島南部及海上諸國,亦來此貢獻,漢書地理志:「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

 

王莽時,高句驪叛,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西元四九),又降,仍為縣,屬樂浪東部都尉,後罷廢都尉,改稱侯。

 

烏桓與鮮卑,漢初曾被匈奴冒頓單于降服,武帝時征匈奴,對二族採安撫政策,後將烏桓遷至漁陽、右北平塞外,為漢耳目,設護烏桓校尉以統領之。

 

王莽時,烏桓、鮮卑與匈奴聯合侵擾,光武帝以祭肜為遼東太守,施恩烏桓、鮮卑,使攻匈奴,匈奴大衰,西徙。

 

肜在遼東二十餘年,邊陲清平。

 

東漢末,烏桓與割據之公孫瓚、袁紹迭相侵擾。

 

建安十二年(二○七),曹操親征烏桓,斬其首領蹋頓,收編其餘眾。

 

鮮卑則日益滋盛,入居匈奴故地。

 

(姚秀彥)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28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