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一江山之役】
一江山為浙江臨海縣之一島,地在北緯十八度三十六分半,東經一百二十一度四十八分半,面積約一.二平方公里,原為海門等處漁民避風之處所,地質全為岩石,不能耕種,飲水亦賴積泉,故無居民。
因位置於大陳、海門之間,可以觀察海門方面之海上活動,乃為我軍據守。
大陳當面匪軍為匪第七軍團,其在我大陳外圍第一線者,為匪第四十八師、第五十八師及公安第十六師,匪海軍有第五、第六、第七艦隊,及舟山基地戰艦大隊共四個艦隊,空軍有偵察、戰鬥、轟炸等共有飛機五百餘架,以南京、上海、嘉興、杭州、寧波等為其基地。
我大陳方面防衛司令官劉廉一中將,指揮第四十六師及榴砲兩營,高砲兩連,海軍特種任務艦艇一隊,有作戰艦八艘、登陸艇三艘、砲艇三艘,空軍依空援申請,由臺灣派遣之,游擊部隊有反共救國軍江浙總部,其在各島之戰鬥部隊,計有突擊大隊六、砲兵大隊一,海上突擊總隊一。
匪軍叫囂犯臺,為時已久,惟其登陸作戰所要之主力,處在上海方面,為使其船團南下容易,勢必先圖我大陳。
一江山為大陳外圍重要據點,乃積極致力於該地之攻略。
匪軍華東軍區在象山港設有前進指揮所,由匪華東海軍司令袁也烈指揮,有步砲兵三個團,陸戰隊一大隊,艦艇八十餘艘,可派出飛機二百三十架次。
我一江地區司令王生明上校,兵力為反共救國軍五個中隊,砲兵一中隊,共一千零三十人,主力在北江山,一部在南江山。
匪於四十四年一月十日,空襲我海軍後,不斷在大陳西南空中偵查。
十八日晨起,匪機對一江山及大陳島連續轟炸,匪砲匪艦,亦向一江山射擊。
至午,陣地部份被燬。
十二時十分,匪又由田、海門等地,增來匪艦十餘艘,圍繞在一江山猛擊。
蕞爾小島,全為砲火所籠罩,匪主力遂於十四時半,分別於北江山、一部於南江山強行登陸,殺聲與砲聲並隆,血花同浪花齊飛,鏖戰激烈,動地驚天。
激戰至十六時半,一江電訊中斷,十七時五分,尚聞砲聲緊密,至十八時,略見沉靜。
入暮後,遙見遍山火海,但三個高地據點,仍在我手中。
大陳劉司令官,曾出動敢死隊前往應援,我空軍亦於十九日凌晨,行夜間攻擊,均因天候,未能達成任務。
至六時半,僅見王司令所據之一二一高地在抵抗中。
二十日六時,尚有間隙槍聲。
至十六時,爆炸巨響兩聲後,即歸沈寂。
一江山雖陷落,敵人死傷亦數倍於我,我雖全軍犧牲;
但壯烈精神,已振起我全體軍民反共復國,更堅強決心矣。
(謝齊家)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199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