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閹黨】
歷代宦官為患,要以漢、唐、明三代最烈;
此依附刑餘之醜,戕害朝廷善類之無恥之徒,史上稱之為閹黨。
正史列傳閹黨之目,自明史始。
清人錢大昕云:「閹黨前代所無,較之姦臣佞倖,又下一格,特書以儆人臣。」
清初修明史,在閹黨傳序亦云:「今錄自焦芳、張綵以下,迄天啟朝為閹黨列傳,用垂鑒戒。」
可見特立一傳之寓意所在。
列名其中有正德朝焦芳、劉宇、曹元、張綵、韓福、李憲、張龍等七人;
天啟朝顧秉謙、崔呈秀、劉志選、曹欽程、王紹徽、霍維華、閻鳴泰、賈繼春、田爾耕等惡跡昭彰者三十六人,其餘助搧宵小尚不與焉。
閹黨列在宦官傳之後,在佞倖、奸臣、流賊三傳之前。
明代宦官擅權為害,自英宗正統朝王振始,然廷臣附之者尚少;
及憲宗成化朝王直,蟻附已漸多;
至武宗正德朝劉瑾、熹宗天啟朝魏忠賢,沆瀣一氣,流毒幾遍天下。
此勢之成,正如閹黨傳序開宗明義所云:「明代閹宦之禍酷矣,然非諸黨人附麗之,羽翼之,張其勢而助之攻,虐不若是其烈也。」
此助紂為害之輩,雖經崇禎初定逆案,大加整肅,始受罪罰;
然自後朝中正人凋零,元氣大傷,明代國祚已盡。
不幾年西有流賊,東北有女真,並起亡明。
(吳智和)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175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