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大清會典】
會典為記一代典制之書,凡政府組織及各官職掌,無不備戰,因官分職,因職分事,因事分門,因門分條,明代始有之。
清代曾於康熙二十三年、雍正二年、乾隆十二年、嘉慶六年、光緒十二年五次纂修會典,皆名大清會典。
康熙朝所修大清會典,伊桑阿奉欶撰,一六二卷,六十四冊,康熙二十三年始修,二十九年告竣,所收材料起崇德元年,迄康熙二十五年。
雍正朝所修大清會典,尹泰等奉敕撰,二五○倦,一○○冊,雍正二年始修,十年告竣,所收材料起康熙二十六年,迄雍正五年。
乾隆朝所修大清會典,允等奉敕撰,一○○卷,則例一八○卷,目錄一卷,一二一冊,乾隆十二年始修,二十九年告竣,所收材料起雍正六年,迄乾隆二十三年,惟理藩院展修至乾隆二十七年,其餘衙門奉特旨增入者,亦不拘年限。
大清會典自是編起,分典與例二部,所謂例,乃典制之因革,事例之增損,按年排比而成者,與典之為國家大經大法,官司所守,朝野所遵者不同。
嘉慶朝所修大清會典,托津等奉敕撰,八○卷,事例九二○卷,目錄八卷,圖一三二卷,目錄二卷,四四○冊,嘉慶六年始修,二十三年告竣,所收材料,起乾隆二十三年,迄嘉慶十七年。
光緒朝所修大清會典,崑圖等奉敕撰,一○○卷,事例一二二○卷,卷首一卷,圖二七○卷,四九四冊,光緒十二年始修,二十五年告竣,所收材料起嘉慶十八年,迄光緒二十二年。
各朝所修大清會典,體例門類大體相同,如康熙朝所修大清會典,分三十四類登錄:一、宗人府,二、內閣,三、吏部,四、戶部,五、禮部,六、兵部,七、刑都,八、工部,九、盛京五部,十、理藩院,十一、都察院,十二、都通使司,十三、大理寺,十四、內務府,十五、翰林院,十六、詹事府,十七、左右春坊,十八、司經局,十九、太常寺,二十、順天府,二十一、奉天府,二十二、光祿寺,二十三、太僕寺,二十四、鴻臚寺,二十五、國子監,二十六、大科,二十七、中書科,二十八、行人司,二十九、欽天監,三十、太醫院,三十一、王城兵馬司,三十一、僧錄司,三十三、道錄司,三十四、上林苑監(鑾儀衛、京)。
乾隆朝所修大清會典僅少左右春坊、司經局、大科、中書科、行人司、王城兵馬司、僧錄司、道錄司八類,多領侍府一類,其他一、二處有名詞之異,如都通使司易為通政使司、上林苑監僅載鑾儀等。
(張玉法)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609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