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土斷】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6 09:19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土斷】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土斷

 

東晉南朝政府令北來流民在現居地落籍為編戶,稱為「土斷」。

 

永嘉亂後,中原土庶大量南徙,江東政權乃僑置州郡以安頓流民,允許他們挾注本郡,就是在有名無實的僑州僑郡的戶籍(所謂「白籍」)上注為屬戶,即可獲得「優復」,豁免調役負擔。

 

後來因白籍僑戶人數極多,江東政權為財阜國豐之計,便欲改變政策,廢除過去優待流寓僑戶的辦法,於是實施「土斷」,撤銷僑郡僑縣,使流民所在著籍、直接受當地郡縣的統治,與土著編戶(稱為「黃籍」者)同樣繳租納稅,接受力役的呼召,俾增加歲入,鞏固權力基礎。

 

但僑戶不樂土斷,仍圖規避應役納租,遂乃投靠豪強,依附私門,江左政權為達成政策目的,除於土斷條格中規定併省僑置郡縣外,更採取配合措施,嚴厲法禁,取締隱冒,檢括漏戶,而此項措施幾成土斷之主要手段。

 

自東晉以迄陳朝,土斷迭有實施,而以東晉哀帝興寧二年(西元三四六年)三月庚戌及安帝義熙九年(四一三)所行兩次最為重要,前者史稱「庚戌土斷」或「庚戌制」,時值桓溫執權,雷厲風行,最為徹底;

 

後者為劉裕當政時所推行,稱為「義熙土斷」,使「豪強肅然,遠近知禁」,收效宏著。

 

(劉顯叔)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55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