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中外地志●青島】
青島位在山東半島南岸,原名膠州灣,西元十九世紀後期曾為德國租借地,歐戰時又為日本侵占,華府會議後始歸還我國,今為十四院轄市之一。
市區即在膠州灣東側的半島上,沿膠州灣岸發展,半島中部為丘陵地,山高二、三百公尺,如浮山三百三十公尺、演尊頂二百一十公尺,市內建築倚山面海,風景甚佳。
半島之外為外港,半島內為內港,又分大、中、小三港,大港水深十公尺,為遠洋巨輪寄碇地,中港水深五公尺,小港四公尺,只宜於淺水輪船停靠。
青島港面向黃海,冬季所受西北季風的影響較小,故冬溫較高,陽光充足,冬可避寒,更為避暑勝地,港口冬不結冰,港外雖有漂冰,但不礙航行。
膠濟鐵路始於青島內,沿膠州灣向北轉西,經膠縣、濰縣,而達濟南,和津浦鐵路相銜接。
青島有水族館、觀象臺。
觀象臺對於黃海沿岸海象及氣象的觀測,和每日定時廣播,久為中外航輪所重視,與上海的徐家匯天文臺,香港的皇家天文臺,同為我國沿海的三大氣象臺。
(劉鴻喜)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402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