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宋代書院】
書院而具學校意義,始於唐末五代,入宋遂有白鹿、嶽麓、睢陽、嵩陽四大書院。
廬山白鹿洞,南唐始立學館,昇元中,稱廬山國學;
宋初置為書院,太宗賜監本九經;
南宋朱熹興復,講學於斯,規制為後世書院所尊宗。
潭州(今長沙)嶽麓書院,宋太祖開寶中州守創立;
真宗祥符中賜書賜額;
南宋乾道中重建,名儒張栻講學於斯,規模僅次於白鹿。
睢陽書院,址今商丘,晉末戚同文講學之所;
祥符中,府民建學館,詔賜額應天府書院。
嵩陽,在登封太室山下,原名太室書院,五代周時建;
宋太宗至道中賜書賜額;
仁宗景祐間重修,更名嵩陽書院。
此外,南嶽石鼓書院,鎮江茅山書院,亦與賜書賜額之榮。
宋初尊儒重學政策,至南宋而效彰。
北宋名儒仍多講學於私家,南宋諸儒始講學於書院。
其時書院逾百,實為鼎盛,主持者多為一代大儒,如朱熹、陸九淵、呂祖謙、張栻、馬端臨之流。
書院形式,不外黌舍、學田、藏書、延師、置山長、立教規等;
其重要處實在其精神。
朱熹白鹿洞學規,最為後世崇仰,其發揚此種人格教育精神,深中肯綮,實儒家精華所在。
盛朗西謂「人師之多,人格之高,無過於宋」。
故書院者,宋儒理學之鍛鍊爐,道學之訓練所也。
(魯光桓)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05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