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自強運動】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3 22:58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自強運動】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自強運動

 

鴉片戰爭的失敗,有眼光的人,發現外國人有比中國強的地方。

 

林則徐便主張「製船必求其堅,造砲必求其利」。

 

魏源則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

 

可惜沒有發生影響。

 

英法聯軍之役,負責辦理外交的恭親王奕訢和大臣文祥,知道外國人肯遵守條約,願意賣武器給我國,把製造兵器和練兵的方法教我國人。

 

所以今後要注意外交,要講求自強,便要練兵、製器、造船、籌餉,用懂得洋務的人,而且要持久。

 

在南方和太平軍作戰的大吏,如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使用過外國的輪船和砲火,都力主採用西法,練兵製器,以求自強。

 

在朝內外的合作之下,展開了自強運動。

 

因為自強的項目都和外洋有關,所以自強運動也稱為洋務運動。

 

在外交方面,清咸豐十年十二月(西元一八六一年一月),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簡稱總理衙門、總署,或譯署,辦理外交,天津、上海分設通商大臣,後改名北洋、南洋大臣,由直隸、兩江總督兼管。

 

對外國訂約,除英、美、法、俄四國以外,到光緒初年,還有普魯士、丹麥、荷蘭、西班牙、比利時、義大利、奧地利、日本、秘魯、巴西、葡萄牙等國。

 

至於派遣使臣,同治五年(一八六六),派使臣到歐洲遊歷。

 

同治七年,所聘請的前駐華美使蒲安臣(AnsonBurlingeme)及志剛、孫家穀等專使,赴美、歐二洲各大國訪問,九年結束。

 

光緒元年(一八七五),開始派遣使臣郭嵩燾往英國,以後繼續派使臣往美、日、德、法、俄等許多國家。

 

在製器造船練兵方面,清同治元年,李鴻章在上海設砲局,同治四年,曾國藩添買機器,擴充為江南機器製造局。

 

金陵、天津亦相繼成立。

 

江南機器製造局,後來成為大規模的兵工廠兼造船廠。

 

左宗棠在福州創辦船政局,同治六年成立,由沈葆楨負責,並附設船政學堂。

 

光緒八年,李鴻章築旅順軍港,光緒十四年,北洋海軍成軍。

 

在訓練人才方面:同治元年,總理衙門在北京設立同文館,學習外國語文及公法天文算學。

 

同治二年,李鴻章在上海設立廣方言館,訓練譯書人才。

 

同治十一年,曾國藩、李鴻章開始派送幼童到美國留學。

 

後來沈葆楨派學生到英、法學習造船和駕駛,李鴻章也派學生到德國學陸軍,英、法、德學製造和駕駛。

 

本國又先後設立水師學堂和武備學堂。

 

在經濟建設方面:同治十一年,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先在沿海航行,後延長到長江。

 

光緒四年,左宗棠創設甘肅織呢總局;

 

又置郵務辦事處,開始收公眾郵件。

 

光緒七年,李鴻章籌設的開平礦物局成立,並修鐵路十公里運煤;

 

以後不斷延長,並修建其他鐵路。

 

同治九年,丹麥設上海、大沽和天津、上海兩線,後又延長到奉天、廣州及西北、西南等地。

 

上各項新建設,在同治朝以製造軍械和學習有關製造的學識為主,光緒朝則注意國防有關的事業,如電信、鐵路、築港、造艦,以近代化的交通,來配合近代化的國防。

 

為了需款浩大,又發展輕工業,來增加國家的收入,一步一步的發展下去,就有了如上的成績,可惜主持自強運動的人們,只重視在軍事經濟方面,沒有注意到政治的全面改革。

 

加上守舊派的反對,發生很大的影響。

 

然而他們仍在艱難的環境中,使中國走上了近代化的大道。

 

(黃大受)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026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