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自立國,為防武人跋扈之患,並矯唐末五代之失,遂積極收其兵權。
就中最傳諸史冊者,厥為「杯酒釋兵權」。
其導之者,則為趙普。
先是,建隆二年(西元九六一),太祖嘗問趙普:「天下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八姓,戰鬥不息,生民塗地,其故何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長久計,其道何如?」
普對曰:「此非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無他奇巧,惟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
時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等,皆以開國有功,各典禁衛。
普數言於太祖,請改授他職,太祖終不許。
一日,普乘間又言,太祖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憂?」
普曰:「臣亦不憂其叛也。
然熟觀數人者,皆非統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
苟不能制伏其下,則軍伍間萬一有作孽者,彼臨時亦不得自由耳。」
太祖悟,於是召守信等飲酒。
酒酣,太祖忽屏左右,謂曰:「我非爾曹不及此。
然吾為天子,殊不若為節度使之樂。
吾終夕未嘗安枕而臥。」
守信等皆問何故。
太祖曰:「是不難知矣。
居此位者,誰不欲為之。」
守信等頓首曰:「今天命已定,誰復敢有異心,陛下何為出此言耶?」
太祖曰:「人孰不欲富貴,一旦有以黃袍加汝之身,雖欲不為,其可得乎?」
守信等皆頓首涕泣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陞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
太祖曰:「人生駒過隙爾,不如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君臣之間,無所猜嫌,不亦善乎?」
守信等謝曰:「陛下念及此,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明日,遂皆稱疾請罷。
太祖許之,慰撫賜齎甚厚。
於是,以守信為天平軍節度使、懷德為歸德軍節度使、審琦為忠正軍節度使、令鐸為鎮安軍節度使;
除守信仍兼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不復領有兵權外,餘皆悉罷軍職。
石守信等既解兵柄,未幾,王彥超及諸藩鎮相繼入朝,太祖宴於後苑,又從容謂之曰:「卿等皆國家宿舊,久臨劇鎮,王事鞅掌,非朕所以優賢之意也。」
彥超喻意,即奏乞骸骨,獨安遠軍節度使武行德、護國軍節度使郭從義、定國軍節度使白重贊、保大軍節度使楊廷璋等,競自陳攻戰閥閱,及履歷艱苦。
太祖曰:「此異代事,何足論?」
翌日,亦皆罷鎮,奉朝請。
於是,宿衛藩鎮不可除之固疾,自此悉解。
自古帝王立國,開國元臣,恆遭誅除,其尤著者,如漢高帝、明太祖等之與功臣。
惟宋太祖,能於從容杯酒間,盡釋諸將兵權,而上下相安,故傳為美談。
(朱重聖)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95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