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三民主義●大貧小貧】
國父在民生主義第二講提及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時說:「我們解決社會問題,一定是要根據事實,不能單憑學理,在中國的這種事實是什麼呢?就是中國所受貧窮的痛苦。中國人所謂貧富不均,不過在貧的階級之中,分出大貧與小貧。」
我國如是,世界許多國家亦復如是。
貧窮是道德與人格鄙劣化的因素,更是社會落後與動亂的基因,故以經濟進步為手段以消除貧窮的努力,為數百年來歷史發展的主流。
在西方求經濟進步與發展的努力所循之途徑有二:一為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一為全面統制的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
其極也,前者導致富而不均,後堵造成均而皆貧。
之所以如此,皆由於經濟活動之自由與否及經濟資源配置之是否得當。
不論資本主義或共產主義都無法兼顧及經濟自由與資源配置合理的要求,遂不得不在上述兩途之外另求出路,於是民生主義及其他程度不同的混合經濟制度遂應運而生。
民生主義允許私營企業之發展而保有自由經濟行為,倡導公營企業以制衡及補足前者之缺失,使自由經濟與計畫經濟並存。
前者促使經濟資源之靈活流動,後者規劃經濟資源合理的分布。
靈活流動可增加生產。
合理分布可保障均衡。
對資源之流動分布如是,對所得之分配亦然,民生主義在求富之同時求均,以「均富」做為解決大小貧窮的手段,是手段,也是目的。
(魏)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23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