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九 雜門 脫611】
喻嘉言曰:夫人之身。
陰陽相抱而不相離。
是以百年有常,故陽欲上脫。
陰下吸之,不能脫也。
陰欲下脫。
陽上吸之,不能脫也,即病因非一。
陰陽時有亢戰。
旋必兩協其平。
惟大醉大勞。
亂其常度。
使魂魄不能自主。
精神上下離決矣!蓋上脫者,皆是思慮傷神,其人多汗。
面如渥丹。
妄見妄聞,如有神靈。
閉目轉盼。
覺身非己有。
恍若離魂者然。
下脫者,多緣房勞傷精,其人翕翕少氣,不能飲食。
大便滑泄無度。
小便清利倍常,或夢寐走泄。
晝夜遺精,或精血並脫,不能自主。
復有上下俱脫者。
良由上盛下虛。
精華外脫,其人必嗜肥甘。
好酒色,而體肥痰盛。
往往有類中之虞。
嘗見有壯歲無病。
一笑而逝者,此上脫也。
少年交合。
一注而傾者,此下脫也。
顛仆遺尿。
喘鳴大汗者,此上下俱脫也。
治法。
要在未脫之先。
尋其罅漏緘固之。
若不識病因,而搏搜以冀弋獲。
雖日服人參。
徒竭重資。
究鮮實益。
總不解陰陽離決之機。
何臟使然。
若能洞鑒隔垣。
隨上下援救。
使陰平陽秘。
精神乃治。
烏有暴脫之患乎。
石頑曰:脫之一証。
內經雖有精脫者耳襲。
氣脫者目不明。
難經又有脫陽者見鬼。
脫陰者目盲等說。
鹹非喻子所言之暴脫也。
夫暴脫之患。
每嘗見於膏粱充飫之家。
藜藿艱虞之輩。
未之有也,其於百藝之中。
惟鳴於醫者。
殫心竭力。
以博虛聲。
非他伎術。
但勞形而神氣無傷之比。
昔沈朗仲先生。
抱病赴高澹游之招。
歸即喘汗而脫。
兒科趙蕙田。
輕舟應鳴先項公之請。
比及到崖。
舟子呼之不應。
脫然而逝。
吳羽仁先生。
先予而候如農薑公。
適予踵至。
時方瘀血大下。
氣亂脈喘。
難以議藥。
姑待平旦氣清之時診決。
庶無差誤。
握手言別。
切切囑予。
歸當謹察病機。
毋失氣宜。
訂期明晨早至。
共圖竭厥之治。
詰朝坐候。
吳子不至。
詢之薑使。
雲是昨暮復過半塘。
坐脫肩輿之中。
因思所囑之言。
乃知仁人之用心。
直至形離神散而不自覺。
又安能於未脫之先。
尋罅漏而為緘固耶。
嗟予朽落。
一息僅存。
尚不能謝此煩勞。
因書以為前車之鑒。
並為同人保生之勸。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