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秘錄 卷四 御集 靜治法107】
靜治法
論解火鬱
天師曰︰靜治者,靜以待之而不可躁也。
如人病拂逆之症,躁急之狀,不可一刻停留,此火鬱而不得舒,故爾如此。
倘用寒涼之品急以止之,則火鬱於中,而反不得出。
靜以待之,使其燥氣稍息,而後以湯藥投之,任其性而無違其意,則功易奏而病易去矣。
方用白芍、當歸各三錢,茯苓五錢,柴胡五分,甘草一錢,白芥子一錢,丹皮二錢,棗仁一錢,水煎服。
方名靜待湯。
此方之妙,全無驚張之氣,一味和解,火鬱於肝木之中,不覺漸漸自散。
此靜治之妙法也。
張公曰︰妙。
從無醫人講至此,更欲立方而不可得。
氣躁,乃氣中有火也,亦宜以靜法待之。
予酌一方,用白朮三錢,茯苓三錢,白芍三錢,陳皮五分。
甘草五分,麥冬三錢,元參三錢,天花粉一錢,蘇子一錢,水煎服。
名為靜氣湯。
此方和平安靜,無驚張之氣,可治心煩氣動,肺燥胃乾之症。
血燥,乃血熱之故,往往鼻衄血,心煩不寐,不能安枕,怔忡等症,亦宜以靜待之。
方用當歸三兩,芍藥三錢,熟地五錢,生地三錢,丹皮一錢,地骨皮五錢,沙參三錢,白芥子一錢,甘草三錢,炒棗仁一錢,水煎服。
(〔批〕寧血湯。)
此方亦無驚張之氣,又加荊芥五分,血動者最宜服之。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