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秘錄 卷三 射集 雙治法81】
雙治法
論心痛治肝 論胃吐治脾 論肺燥治腎
天師曰︰雙治者,一經有疾,單治一經不足,而雙治二經始能奏效,故曰雙治。
如人病心痛,不可止治心痛,必須兼治肝;如人胃吐,不可單治胃,而兼治脾;如人肺嗽,不可單治肺,而兼治腎是也。
病心致痛,理宜治心,而今不治心者何也?蓋心氣之傷,由於肝氣之不足,補其肝,而心君安其位矣。
方用白芍五錢,當歸五錢,有火加梔子三錢,無火加肉桂二錢,水煎服。
(〔批〕心肝雙解飲。
)疼立止。
蓋芍藥平肝又能生肝之血,與當歸同用,更有奇功。
梔子、肉桂皆是清肝助肝之神品,肝氣既平,則心氣亦定。
子母有關切之誼,母安而子未有不安者。
此心肝兩治之妙法也。
胃吐由於脾虛,脾氣不下行,自必上反而吐,補其脾氣,則胃氣自安。
方用人參三錢,茯苓三錢,白朮五錢,甘草一錢,肉桂一錢,神曲一錢,半夏一錢,砂仁三粒,水煎服。
(〔批〕脾胃雙治飲。
)此方乃治脾之藥居多,何以用之於胃吐之病反宜也,蓋胃為脾之關,關門之沸騰,由於關中之潰亂,然則欲關外安靜,必先關內敉寧。
方中全用補脾之藥,則脾氣得令,又何患胃口之吐哉。
況方中又有砂仁、半夏、神曲等類,全是止吐之品,有不奏功如神者乎。
此又脾胃雙治之妙法也。
肺嗽之症,本是肺虛,肺虛必宜補肺明矣,奈何兼治腎也?蓋肺金之氣,夜臥必歸諸腎之中,譬如母子之間,母雖外游,夜間必返於子家,以安其身。
今肺金為心火所傷,必求救於己子,以御外侮。
倘其子貧寒,何以號多人以報母仇哉。
今有一方治之,用熟地一兩,山茱萸四錢,麥冬一兩,元參五錢,蘇子一錢,甘草一錢,牛膝一錢,沙參三錢,天門冬一錢,紫菀五分,水煎服。
此方之妙,全在峻補腎水,而少清肺金,則子盛於母,而母仇可報。
方中又有祛邪之品,用之得宜,全不耗散肺金。
譬如子率友朋,盡是同心之助,聲言攻擊,全不費老母之資,則子之仇雖在未復,而外侮聞風退舍,不敢重犯於母家。
此又肺腎相治之妙法也。
張公曰︰雙治之法甚多,然有此三法,無不可觸類而治之矣。
蓋諸病非心肝之病,即脾胃與肺腎之病也。
今天師既各有雙治之法,且藥味入神,寧不可據之以為枕中秘乎。
余所以贊嘆,而不敢再為參贊也。
華君曰︰未傳。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