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秘錄 卷二 樂集 塞治法38】
塞治法
論氣虛中滿 論飽食填塞
天師曰︰塞者,因其塞而塞之也,如人氣虛中滿是也。
凡人氣虛,多不能食,食則倒飽,人以為多食之故,以香砂、枳實等丸消導之。
其初未嘗不少快,久則腹飽,又消之,久久不已,必變成中滿之症矣。
腹高而大,氣喘而粗,人又以為臌脹也,用牽牛、甘遂等藥以利導其水,水未必去而臌脹益甚,又以為藥之不勝也,又用大黃、巴豆之藥下之,又不應;以為風邪襲之,又以辛散之品,如龍膽草、茵陳之類。
雜然紛進,不至死不止。
猶然開鬼門,泄淨府,紛紛議論,皆操刀下石之徒也。
誰知初起之時,即以補胃健脾之藥,先為速治,何至此哉,初用之方︰用人參一錢,白朮二錢,茯苓三錢,陳皮三分,甘草一分,蘿卜子一錢,薏仁五錢,芡實五錢,山藥三錢,水煎服。
(〔批〕消脹至神湯。)
此方絕不去消導,而專以補為事,世醫未有不笑其迂,以為此等藥,服之必增脹滿。
下喉之時,實覺微飽,世醫乃夸示曰︰吾言之驗如此。
而病患與病家,並諸親友,俱嘆世醫,而咎此方之迂而害事也。
詎知下喉之時,雖覺微脹,入腹之後,漸覺開爽,連服數劑,不特開爽,而並無脹滿之疾矣。
蓋中滿之疾,原是氣虛而成,不補其虛,脹何從解。
補藥之中,加以蘿卜子。
分消其脹氣,使人參不敢助邪而反助正;況又有茯苓、薏仁、芡實之類,純是去濕之藥,則水道自行,而上壅可免;尤妙用甘草一分,以引群藥之入於滿處。
蓋中滿最忌甘草,而余偏用之,成功於忌之中也。
張公曰︰妙論疊出不窮,大哉,聖人之語。
中滿固是塞症,飽食填塞於胸膛,亦是塞症也。
人皆用香砂、濃朴消之,而余獨不然。
方用人參三錢,白朮三錢,陳皮一錢,甘草一分,肉桂一錢,神曲三錢,水煎服。
此方妙在全不去消食,反助其飽悶之氣。
誰知飽食而不消者,由於胃氣之不足也。
我補其胃氣,則胃強自能運化而入於脾中,又何必用濃朴、枳殼之消導哉。
此亦塞治之法也,可與天師方並垂天壤。
華君曰︰法同於余,而論備之。
雷公曰︰我亦有方。
中滿病,固是胃氣之虛,然徒補胃氣亦難療。
當補心火,以生胃土。
方用人參三錢,白朮五錢,炒棗仁五錢,遠志八分,山藥三錢,茯苓三錢,米仁五錢,陳皮三分,神曲三分,麥芽五分,水煎服。
方中全不治滿而滿自除,正以治心火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