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卷之二十四心集雜證謨痢疾附按共三條】
●王海藏治楊師三朝三大醉,至醒,發大渴,飲冷水冰茶各三杯,遂病,便血約一盆。
先用吳茱萸丸,又用平胃五苓各半散,三大服血止。
後復為白痢,又與神應丸,四服白痢乃止。
或曰:何不用黃連之類以解毒,而反用溫熱之劑?
予曰:若用寒涼,其疾必大變,蓋寒毒內傷,復用寒涼,非其治也。
況血為寒所凝,浸入大腸而下,得溫乃行,所以用溫熱其血自止。
經曰:治病必求其本,此之謂也。
胃既得溫,其血不凝而自行,各守其鄉也。
觀此治法,可見治血痢者,豈可偏執為熱乎?
又海藏曰:暑月久血痢,不可用黃連,陰在內也。
●<夷堅甲志>云:昔虞丞相自渠川被召,途中冒暑,得泄痢連月,蘿壁間有韻語云:暑毒在脾,溫氣連腳,不泄則痢,不痢則瘧。
獨煉雄黃,蒸餅和藥,甘草作湯,服之安樂。
別作治療,醫家大錯。
如方製藥,其疾隨愈。
按:此說頗奇,雖未及用,姑亦錄之,以存其法。
●<唐太宗實錄>云:貞觀中,上病氣痢,久未痊,服眾醫藥不應,因下詔訪問,時金吾長張寶臟曾困此疾,即具疏以乳煎蓽茇方。
上服之,立效,宣下宰臣與五品官,魏徵難之,逾六月不擬。
上疾復發,復進之又平。
因問左右曰:進方人有功,未見除授,何也?
徵懼曰:未知文武二吏。
上怒曰:治得宰相,不妨授三品,我豈不及汝耶?
即命與三品文官,授鴻臚寺卿。
其方用牛乳半斤,蓽茇三錢,同煎減半,空腹頓服。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