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卷之二十四心集雜證謨痢疾論大孔腫痛】
凡病痢疾,多有大孔腫痛者,其故何也?
蓋脾胃不和,則水穀之氣失其正化,而濁惡難堪之味出諸孔道,此痛楚之不能免也。
又若火因瀉陷,陽為陰逐,則胃中陽氣并逼於下,無從解散,此腫之所由生也。
所以痢多則痛多,痢少則痛少,痛與不痛,亦由氣之陷與不陷耳。
故無論寒痢,熱痢,大孔皆能為痛,不能謂痛必由熱也。
欲治此者,但治其痢,痢止則腫痛自散,亦如後重之法也。
自丹溪云:大孔痛因熱流於下,木香,檳榔,芩,連加炒乾薑主之,是但知火能為腫為痛,亦焉知元陽之下陷也。
後人所宗,皆其法也,凡虛寒之輩,其不能堪此亦多矣。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