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十傷寒嘔吐】
傷寒嘔吐
凡有物有聲者,謂之嘔。
有聲無物者,為之乾嘔。
無聲有物者,謂之吐。
如內覺煩燥,睡臥不寧,吐酸而嘔者,熱氣逆於胃也。
吐白水者,寒邪客於胃也。
飲水即嘔者,水停心下也。
吐蛔者,胃中虛冷也。
如汗出遍體,自腰以下獨無而嘔者,是津液不得下行,熱氣上逆而致也。
如嘔吐而又發熱者,此是半表半裡之症,然吐中便有發散之義。
若吐後表熱益甚者,則邪乘虛入胃矣。
如食後而即吐者,此胃氣與邪相爭而然。
然胃氣未脫,名曰小逆。
如反能食,胸脹煩燥,時時酸氣上行,既不能化又不能吐者,是邪氣勝胃,不能與邪相搏,名曰火逆。
若在病愈之後,嘔吐不了者,是因汗下太過,陽明胃虛耳,治宜溫胃。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18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