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景岳全書-卷之二入集傳忠錄中天年論十九】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2-9-2 19:10
標題:
【景岳全書-卷之二入集傳忠錄中天年論十九】
【
景岳全書-卷之二入集傳忠錄中天年論十九
】
夫人之所受於天而得生者,本有全局,是即所謂天年也。
余嘗聞之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又嘗聞之老子曰: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民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
余因此言,乃知失天之畀而不得盡其全者有如是。
然則後天之養,其為在人,可以養生家而不以此為首務乎!
故常深慨於斯,而直窮其境,則若老氏所云十中之三者,蓋亦言其約耳。
而三之倍倍,則尤有不忍言者,茲請得而悉之。
夫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可由此而生,亦可由此而死。
故凡天亦殺人,有如寒暑不時,災荒薦至,或妖祥之橫加,或百六之難避,是皆天刑之謂也。
地亦殺人,則如旱潦無方,水火突至,或陰毒最以賊人,或危險多能困斃,是皆地殺之謂也。
人亦殺人,如爭鬥傷殘,刀兵屠戮,或嫁禍陰謀,或明欺強劫,是皆人禍之謂也。
凡此三者,十中約去其幾。
再若三者之外,則凡孽由自作而致不可活者,猶有六焉。
何以見之?
則如酒色財氣,及功名之累,庸醫之害皆是也。
故有困於酒者,但知米汁之味甘,安思蘗之性烈,能潛移禍福而人難避也,能大損壽元而人不知也。
及其病也,或血敗為水,而肌肉為其浸漬,則鼓脹是也。
或濕邪侵土,而清濁苦於不分,則瀉痢是也。
或血不養筋,而弛縱拘攣,甚至眩暈卒倒,則中風是也。
或水泛為涎,而滿悶不食,甚至脾敗嘔喘,則痰飲是也。
耽而不節,則精髓胡堪久醉,陰血日以散亡,未及中年,多見病變百出,而危於此者不知其幾何人矣。
有困於色者,但圖嬌艷可愛,而不知傾國之說為何,伐命之說為何?
故有因色而病者,則或成勞損,或染穢惡,或相思之失心,或鬱結之盡命。
有因色而死者,則或以竊窺,或以爭奪,或以蕩敗無蹤,或以驚嚇喪膽。
總之,好色之人必多淫溺,樂而忘返,安顧身家?
孰知實少花多,豈成瑞物,德為色勝,非薄則邪,未有貪之戀之而不招殃致敗。
凡受色中之害者,吾又不知其幾何人矣。
有困於財者,止知財能養命,豈識財能殺人。
故鄙吝者,每以招尤,慢藏者,因多誨盜,奔波不已者,多竭其力,貪得無厭者,常忘其身。
顧利不顧義,骨肉為之相殘,聚斂盡膏血,賈怨所以致敗。
蓋財本通神,不容朘剝,積則金精祟作,爭則罊囊禍生。
凡受利中之害者,又不知其幾何人矣。
有困於氣者,每恃血氣之強,只喜人不負我,非驕矜則好勝,人心不平,爭端遂起,事無大小,怨恨醉心,豈虞忿怒最損肝脾,而隔食氣蠱,疼痛泄瀉,厥逆暴脫等疾,犯者即危。
又或爭競相傾,公庭遘訟,寧趨勢利以卑污,甘受醜凌於奴隸;及被他人之苛辱,既不敢相抗於後,何若親識之小忿,即涵容少遜於前,終身讓路,不失一步,孰得孰失,孰知孰愚?
甚至破家蕩產,骨肉分離之害,殲須不忍,悔時遲矣。
夫氣本無形,有何涯際,相諒則無,偏執則有,歷觀往事,誰直誰非?
使不能達觀自策,則未免以我之軀,陰受人無申無訴之蝕,而自愚自斃者,又不知其幾何人矣。
有因於功名者,誰不有飛騰之念?
誰不有功業之期?
第既達者,或多鼎足之虞未濟者,每遭鹽車之厄,受燈窗寒苦之負,望眼徒穿者有之。
憶榮枯飲昔之異,熱腸為裂者有之。
甚至焦思切心,奔趨竭力,榮華杳然,泉壤遽及者有之。
慨古傷飲,凡受斯枉而湮沒無聞,浩氣受抑者,又不知其幾何人矣。
有困於醫者,凡疾苦之望醫,猶凶荒之望歲,其懇其切,其念何如。
第此中神理,微妙難言,使不有天人之學,絕倫之聰,則何以能聞於無聲,見於無跡,直窺乎窈冥之鄉,而必得其情乎?
使必得其人而後可以言醫,則醫不易談,蓋可徵矣。
既難其人,則次乎此者,雖未知神,猶知形跡,此即今之上醫也,然此醫亦不易得。
而舍此之外,則昧者居其八九。庸醫多,則殺人亦多,每見其寒熱倒施,虛實謬認,一匕之訛,吉凶隨應。
困者莫知其然,雖死不覺,明公鑒其多誤,能無惻心?
顧造化大權,本非凡庸所可窺弄,而性命重托,又豈淺輩所宜輕付耶!
第彼非無自,蓋自《原病式》以來,祖述相傳,日以滋甚,醉者不醒,逝者無詞,而黎元陰受此害者,蓋不知若干若干人矣。
而聞者未知其詳,猶或未之信也。
由是乘除,則既有前三,又有後六,凡此陶汰之餘,而得盡其天年者,果賸其幾?
吾故曰:老氏言十之三者,蓋亦言其約耳。興言及此,誠可為人生之痛哭者也
。
然徒悲何益?
曷亦為人之計乎,則惟上知者有可曉也。
雖前之三者,或多出於莫測,則有可避者,有不可避者,即聽之天,無不可也。
然知者見於未然,而得天者天庇之,得地者地庇之,得人者人庇之,得此三庇,即得生之道也;失此三庇,則失生之道也。
人道於此,豈曰盡無其權乎!
至於六殺之防,則全由乎我矣。
酒殺可避,吾能不醉也。
色殺可避,吾能不迷也。
財殺可避,吾能不貪也。
氣殺可避,吾能看破不認真也。
功名之殺可避,吾能素其行藏也。
庸醫之殺可避,吾能相知以豫也。
夫如是而培以為善,存以無欺,守以不行險,戒以毋僥倖,則可全收其效矣。
孔子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蓋示人以無勉強也。
廣成子曰:毋勞爾形,毋搖爾精,乃可以長生。
蓋形言其外,精言其內,內外俱全,盡乎道矣。
是皆古聖人垂念蒼生,至真至極之良方也,可不佩乎。
或曰:子言雖是,而實亦近迂,獨不見有不識不知而偏躋上壽者,又何人力之足恃耶?
余曰:此正所謂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然予論誠迂矣,倘亦蒙知者之相顧而咀之識之,或亦可為天年之一助否?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