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 卷四十 婦人雜病諸候四 97. 腳氣緩弱候1326】
腳氣之病,由人體虛,溫濕風毒之氣先客於腳,從下而上,動受於氣,故名腳氣也。
江東嶺南,土地卑下,風濕之氣易傷於人。
初得此病,多不即覺,或先無他疾,而忽得之,或因眾病後得之。
此病初甚微,飲食嬉戲,氣力如故,當熟察之。
其狀︰從膝至腳有不仁,或若痺,或淫淫如蟲沖,或微腫,或酷冷,或疼痛,或緩縱不隨,或有攣急;或有至困能飲食,或有不能食者,或有見飲食而嘔吐、惡聞食臭者;或有物如脂,發於 腸,逆上沖心,氣上者;或有舉體轉筋者;或壯熱、頭痛者;或心胸沖悸,寢處不欲見明;或腹內苦痛而兼下者;或言語錯亂,喜忘誤者;或眼濁,精神昏憒者。
此皆其証候也。
治之緩者,便上入腹,腹或腫,胸脅滿,上氣賁便死。
急者,不全日;緩者,二、三日也。
其病既入臟,証皆相似,但脈有三品︰若脈浮大而緩,宜服續命湯兩劑;若風盛者,宜作越婢湯加朮四兩。
若脈轉快而緊,宜服竹瀝湯;若脈微,宜服風引湯二三劑。
其緊快之脈,是三品之最惡脈也。
脈浮大者,病在外;沉細者,病在內。
皆當急治之。
治之緩慢,則上氣便死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