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 卷二十九 耳病諸候 一、耳聾候891】
卷之二十九 耳病諸候(凡九論)
一、耳聾候
腎為足少陰之經而藏精,氣通受於耳。
耳,宗脈之所聚也。
若精氣調和,則腎臟強盛,耳聞五音。
若勞傷血氣,兼受風邪,損受於腎臟而精脫,精脫者,則耳聾。
然五臟六腑、十二經脈,有絡受於耳者,其陰陽經氣有相並時,並則有臟氣逆,名之為厥,厥氣相搏,入於耳之脈,則令聾。
其腎病精脫耳聾者,候頰顴,其色黑。
手少陽之脈動,而氣厥逆,而耳聾者,其候耳內輝輝 也。
手太陽厥而聾者,其候聾而耳納氣滿。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云︰勿塞故井及水瀆,令人耳聾目盲。
《養生方‧導引法》云︰坐地,交叉兩腳,以兩手從曲腳中入,低頭叉手項上。
治久寒不自溫、耳不聞聲。
又云︰腳著項上,不息十二通。
必愈大寒不覺暖熱、久頑冷患、耳聾目眩。
久行即成法,法身五六,不能變。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