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諸病源候論 卷十五 五臟六腑病諸候 二、心病候512】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2-8-29 11:23
標題: 【諸病源候論 卷十五 五臟六腑病諸候 二、心病候512】

諸病源候論 卷十五 五臟六腑病諸候 二、心病候512

 

 

二、心病候

 

心象火,旺受於夏。

 

其脈如鉤而洪大,其候舌,其聲言,其臭焦,其味苦,其液汗,其養血,其色赤,其藏神;手少陰其經也。

 

與小腸合,小腸為腑而主表,心為臟而主裡。

 

心氣盛,為神有餘,則病胸內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膊胛間痛,兩臂內痛,喜笑不休,是心氣之實也,則宜瀉之。

 

心氣不足,則胸腹大,脅下與腰背相引痛,驚悸,恍惚,少顏色,舌本強,善憂悲,是為心氣之虛也,則宜補之。

 

受於四時︰病在心,愈受於長夏;長夏不愈,甚受於冬;冬不死,待受於春;起受於夏。

 

受於日;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受於壬癸;壬癸不死,待受於甲乙;起受於丙丁。

 

受於時︰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靜。

 

禁溫衣熱食。

 

心部,在左手寸口是也。

 

平心脈來,累累如連珠,如循琅,曰心平。

 

夏以胃氣為本。

 

夏,心火王,其脈浮,洪大而散,名曰平脈也。

 

反得沉濡滑者,腎之乘心,水之克火,為大逆,十死不治;反得弦而長,是肝乘心,母歸子,雖病當愈;反得大而緩,是脾乘心,子之扶母,雖病當愈;反得微澀而短,是肺之乘心,金之陵火,為微邪,雖病不死。

 

病心脈來,喘喘連屬,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脈來,前曲後倨,如操帶鉤,曰心死;真心脈至,堅而搏,如循薏苡累累然。

 

其色赤黑不澤,毛折乃死。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云︰夏三月,此謂蕃莠。

 

天地氣交,萬物英實。

 

夜臥早起,無厭受於日。

 

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

 

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逆之則傷心,秋為瘧。

 

《養生方‧導引法)云︰心臟病者,體有冷熱。

 

若冷,呼氣出;若熱,吹氣出。

 

又云︰左脅側臥,口納氣,申臂直腳,以鼻出之。

 

周而複始,除心下不便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