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 卷十二 冷熱病諸候 三、病冷候437】
三、病冷候
夫虛邪在於內,與衛氣相搏,陰勝者則為寒。
真氣去,去則虛,虛則內生寒。
視其五官,色白為有寒。
診其脈,遲則為寒;緊則為寒;澀遲為寒;微者為寒;遲而緩為寒;微而緊為寒;寸口虛為寒。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一足向下踏地,一足長舒向前,極勢,手掌四方取勢,左右換易四七。
去腸冷、腰脊急悶、骨疼,令使血氣上下布潤。
又云︰兩足相合,兩手仰捉兩腳,向上急挽,頭向後振,極勢三七。
欲得努足,手兩向舒張,身手足極勢二七。
去竅中生百病、下部虛冷。
又云︰叉跌,兩手反向拓席,漸漸向後,努齊腹向前散氣,待大急還放,來去二七。
去齊下冷、腳疼、五臟六腑不和。
又云︰兩手向後拓腰,蹙膊極勢,左右轉身來去三七。
去腹肚齊冷,兩膊急,胸掖不和。
又云︰互跪,兩手向後,手掌合地,出氣向下。
始漸漸向下,覺腰脊大悶還上,來去二七。
身正,左右散氣,轉腰三七。
去齊下冷悶、解溪內疼痛。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