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 卷一 風病諸候 風偏枯候14】
風偏枯者,由血氣偏虛,則腠理開,受於風濕,風濕客於半身,在分腠之間,使血氣凝澀,不能潤養,久不瘥,真氣去,邪氣獨留,則成偏枯。
其狀半身不隨,肌肉偏枯,小而痛,言不變,智不亂是也。
邪初在分腠之間,宜溫臥取汗,益其不足,損其有餘,乃可複也。
診其胃脈沉大,心脈小牢急,皆為偏枯。
男子則發左,女子則發右。
若不喑,舌轉者可治,三十日起。
其年未滿二十者,三歲死。
又左手尺中神門以後脈足太陽經虛者,則病惡風偏枯,此由愁思所致,憂慮所為。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正倚壁,不息行氣,從頭至足止。
愈疽、疝、大風、偏枯、諸又云︰仰兩足指,五息止。
引腰背痺、偏枯,令人耳聞聲。
常行,眼耳諸根,無有掛礙又云︰以背正倚,展兩足及指,暝心,從頭上引氣,想以達足之十趾及足掌心,可三七引,候掌心似受氣止。
蓋謂上引泥丸,下達涌泉是也。
又云︰正住倚壁,不息行氣,從口趣令氣至頭始止,治疽、痺、大風偏枯。
又云︰一足踏地,足不動,一足向側相,轉身欹勢,並手盡急回,左右迭互二七,去脊風冷、偏枯不通潤。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