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痔漏門 治法2166】
經云︰脈陷為漏,留連肉腠。
先陷血脈,次陷肌肉腠理,是氣不能榮運,遂作死肌,經久不愈,瘡口不收,風寒襲之,血脈內膿水漸成鵝管之狀。
大抵漏瘡多生於肛門之畔,始起如豆,忽便腫疼,長如梅李,五六日濃膿而止,稍可而不收口。
過半月或一月復腫而痛潰膿,發歇無定,後漸膿水不乾,終不能愈。
《集驗》治法或灸百壯令開,或用針開之,一日三次,藥不耐疼者,一日二次敷之,取去死肌,鵝管令盡。
次用兔毛、松香燒煙薰之,艾葉煎湯洗之,取香膏貼之,生肌散敷之即愈矣。
須要戒酒勞苦,則不復作。
病深者又不同也,用稻草心頂替針丸,探入鵝管,屈曲處再用火針開之,或替針丸咬開。
次用稻草葉捻 之,取去死肌,鵝管路尚未斷,又依前法,以鵝管死肌去盡為度。
穿腸者治之亦愈,但穿處不能完補耳。
春甫每用治漏之法,無出濕熱之方。
病機誠如東垣、丹溪之論,大抵輕淺者,瀉火流濕潤燥疏風,悉可以愈,致於成漏穿腸串臀,支分節派,中有鵝管,年久深遠者,卒未可以易窺也。
雖有三品錠子潰爛生肌,亦皆治其近淺之漏耳。
其深遠者,必是《永類鈐方》掛線治法,庶可通達而除根矣。
予郡程復齋深得此法之妙,誠所謂拔本塞源,治無不愈。
茲並求其方法之詳,附錄以公天下,庶患斯疾者之有拔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