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不寐候 病機2124】
《靈樞‧邪客篇》︰帝曰︰夫邪氣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臥,何氣使然?
伯高曰︰五穀入於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
故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咽喉,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焉。
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以應刻數焉。
衛氣者,出其 氣之悍疾,而先行於四末、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者也,晝日行於陽,夜行於陰,常從足少陰之分間,行於五臟六腑,則衛氣獨衛其外,行於陽,不得入於陰。
陰虛,故目不瞑。
帝曰︰治之奈何?伯高曰︰補其不足,瀉其有餘,調其虛實,以通其道,而去其邪。
飲以半夏湯一劑,陰陽已通,其臥立至。
(半夏湯見後。)
口問篇曰︰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
春甫謂︰痰火擾亂,心神不寧,思慮過傷、火熾痰鬱而致不眠者,多矣。
有因腎水不足,真陰不升,而心陽獨亢,亦不得眠;有脾倦火鬱夜臥,遂不疏散,每至五更,隨氣上升而發燥,便不成寐。
此宜快脾發鬱、清痰抑火之法也。
《傷寒書》云︰傷寒瘥後不得眠者,何也?蓋熱氣與諸陽相並,陰氣未復,所以不得眠。
又謂︰汗下後過亡津液,心血虛而神不寧,亦不眠。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