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胃脘痛 病機論1808】
胃脘痛
(俗呼心痛,與心痛門參看。)
病機論
《內經》曰︰木鬱之發,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痛,膈噎不通,飲食不下。
蓋木氣被鬱,發則太過,故民病有土敗木賊之候也。
夫胃為脾之腑,陽先於陰,故臟未病而腑先病也。
甚而致於脅下如刀 之痛,已連及於臟矣,古方名為脾痛者是也。
胃之上口名曰賁門,賁門與心相連,故經所謂胃脘當心而痛。
今俗呼為心痛者,未達此義耳。
雖曰運氣之勝復,未有不由清痰食積鬱於中,七情九氣觸於內之所致焉。
是以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而肝木之邪得以乘機侵侮而為病矣。
更原厥初致病之由,多因縱恣口腹,喜好辛酸,酷飲熱酒煎爆復食生冷,朝餐暮損,日積月深,白鬱成積,自積成痰。
痰火煎熬,血液妄行,痰血相雜,妨礙升降,故胃脘疼痛。
吞酸噯氣,嘈雜惡心,膈噎反胃之漸者也。
俗醫不究其源,例以辛香燥熱之劑治之,以火濟火,遂成危遽,良可痛哉﹗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