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眩暈門 治法1754】
張子和云︰夫頭風眩暈,手足麻痺,胃脘痛,皆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
在上謂之停飲,可用獨聖散吐之,吐訖,後服清上辛涼之藥。
凡眩暈多年不已,胸膈痰涎壅塞,氣血頗實,吐之甚效。
《玉機微義》云︰眩暈一証,人皆稱為上盛下虛所致,而不明言其所以然之故。
夫所謂虛者,氣血虛也,所謂盛者,痰涎風火也。
原病之由,有氣虛者,乃清氣不能上升,或汗多亡陽,當升陽補氣。
有血虛者,乃因亡血過多,陽無所附,當益陰補血,此皆不足之証。
有因痰涎鬱遏者,宜開痰導鬱,重則吐下。
有因風火所動者,宜清上降火。
有因外感而得者。
嚴氏雖分四氣之異,皆當散邪,此皆有餘之証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