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穀紋小繫璧】
〔唐代的穀紋小繫璧〕玉璧的製作始於舊石器時代,以較早期的紅山文化.良渚文化為大綜,但是紅山文化類屬小繫璧,大都為裝飾器物,良渚文化以及相近的山東文化.
齊家文化均屬大件,應為祭祀器物.
玉璧製作自魏晉南北朝後逐漸步入衰退期,不再製作大件玉璧,而改為製作小件的繫璧供佩帶使用.
此件穀紋繫璧紋飾即工具痕較寬,基本上仍沿襲魏晉南北朝後的製作工具,不若漢代遊絲紋工具痕來得細緻,但明顯較優於魏晉南北朝.
器表雙面均琢穀紋,玉質為唐代特有的〔唐(糖)白玉〕,依玉件受沁層度判斷,應屬北方出土玉器,所以僅有土沁,並產生類似〔晶糖〕之質變現象,盤後呈半生坑玻璃光澤,週圓46mm厚度6mm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teapot-culturalrelics/article?mid=182&prev=276&next=181&l=f&fid=12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