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道教名觀“白雲觀”遊記】
作者:燕山學遲
位于北京始建唐,金宗擴建固道氐。
全真道派十大方,叢林制觀罔與比。
昔日丘祖居太宮,元诏改名入史記。
丘祖羽化築順堂,靈柩安厝道觀裡。
康熙重修盡心酬,牌門殿堂兆逐靡。
中路東西規模宏,布局緊湊山門起。
“靈官”“玉皇”伴“藥王”,牌樓華表依照壁。
照壁大字趙所書,“萬古長春”體遒力。
牌樓原為棂星門,觀中道士觀星氣。
山門石砌三拱門,意出“三界”入仙府。
中門石猴遊人摸,神仙化身討吉利。
“靈官殿”上護法神,造型精美比例適。
紅臉虬須怒目睜,左手掐訣右鞭舉。
左牆上為趙公明,溫瓊嶽飛也畫壁。
“三官殿”上三全能,奉祀三帝天地水。
天官賜福地赦罪,水官解厄泰替否。
“邱祖殿”擺巨“瘿缽”,邱祖遺蛻埋藏此。
邱祖又名邱長春,山東棲霞“長春子”。
史寫宋元兩之交,烽火狼煙無邊際。
暴雨疾風草木焦,射眸黑天昏暗地。
環強敵而基臨危,偏杭灣而積遺弊。
千城廢墟火衝天,中原塗炭難模擬。
屍橫遍野染山河,血浸彎刀絆鐵騎。
救民心切念山東,西赴雪山聞天啓。
愛民情深悲民愁,何懼艱險其有幾。
西行之初留贈詩,肺腑之言史永記。
十年兵火無幾留,不辭嶺北三千里。
窮急漏誅殘喘在,早教身命得消杞。
悲天憫人胸中情,天日昭然長湧溢。
大慧大功兼大德,大仁大悲行大義。
七十有三古稀人,白發飄胸整冠帻。
弟子十八陪真君,緊緊相隨行萬里。
萊州出發古絲路,居庸關過蒙古地。
杭愛山西四海城,阿爾泰北准噶地。
經烏而渡伊犁河,伊塞克湖雪山體。
曆時三年經數國,行程萬里言難啓。
沙漠絕糧交通阻,叛域避寇沙戈壁。
冷月長空殘陽血,困苦艱難不離棄。
思救千萬中原命,勇于長征君子器。
從容面對元太祖,此行艱險呈天意。
獨立不移豈虛談,禀誠直陳不附曲。
不亢不卑入刀山,遊刃有余智慧契。
敬天愛民為治方,不嗜殺人得天利。
輕徭免役救黎民,頒令“止殺”轉絕地。
山東邱祖太祖欽,納言尊邱國師禮。
神仙三說甚入心,史官入冊堪美媲。
隨汗東歸一路經,辭別東返送十里。
原路返回抵宣德,朝元觀中感風弭。
萬里遊生三年別,回頭身老過眼洗。
“百世異人”超凡俗,大慈大勇比禹稷。
為民請命華夏梁,“長春真人西遊記”。
天下道喜西行成,顯赫聲名民仰倚。
立觀度人戒驕奢,繼樸苦己修道義。
無福消受華麗堂,長春宮中得初入。
譽滿天下全真道,百姓歡迎由自律。
一身純正返樸真,志誠可托中和氣。
邱祖道行細包容,一視同仁無排意。
全真道教納百家,廣大悉備應期濟。
天下感通百代師,澤流後世文修靡。
配合默契敬長師,山海阻隔犀通氣。
內外不別不立派,七真同門如兄弟。
禮讓掌職不爭正,思賢思德精神致。
道骨自勵磊仙風,至下至謙愛一體。
將帥來谒勸不殺,士人被俘救盡力。
道以契來才自高,次之者必功行繼。
再次者也化疠災,無遺者將愛遠暨。
道量海納壯闊瀾,德芳歸心霞光裡。
曾記自幼失雙親,苦辛一言自難蔽。
先入昆侖洞修行,再做重陽佳弟子。
皤溪洞中修七年,龍門山裡六載繼。
箪瓢不置煙火無,破衲重披空席地。
靜思心寄考丹經,志道苦修追極理。
堅忍砥砺練心靈,不為境移不為利。
日食一乞行一蓑,餓其體膚苦其志。
修煉要旨清無為,一念無生斷情欲。
主張性命須雙修,先性後命再推理。
惟貴見性得道宗,水火配合有其次。
終于奠厚築道基,成全大士仙品質。
能擔大任于一身,故得事業好成就。
人將重陽相並提,傳播唯其之功績。
教源東華流重陽,盛名派于長春繼。
勸殺東歸回燕京,白雲觀裡道經擬。
“攝生消息”“蹯溪集”,更有“鳴道”“大丹指”。
金元之交詩詞華,後人景仰“詞林事”。
太祖廿二得飛升,八十高齡終仙逝。
仙蹤不睹碧落間,萬世時空留聖迹。
全真道法永傳承,向道仰慈夜繼日。
撫卷三歎我作詩,瞻仰名觀離情系。
引用: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