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歷世聖賢名醫姓氏 南北朝14】
徐熙字仲融,東海人,性好黃老,隱太望山,有道士過之,求飲,因留一葫蘆遺之曰︰君習之,子孫當以道救世,位至二千石。
熙開視,乃《扁鵲鏡經》一卷,因精心學之,名振海內。
仕至濮陽太守。
子秋夫彌工其術。
徐秋夫熙之子,為射陽令,常夜聞有鬼呻吟,聲甚淒苦。
秋夫云︰汝是鬼,何所須?答曰︰我姓斛,名斯,家在東陽,患腰痛死。
今雖為鬼,而疾痛不止,聞君善醫術,願相救濟。
秋夫曰︰汝鬼無形,雲何濟治?鬼曰︰君但縛芻為人,索孔穴針之。
秋夫如其言,為針腰俞及針肩井各二處,設祭而埋之。
明日鬼謝云︰蒙君療治,腰疼已愈。
當代稱其神醫。
長子道度,次子叔向皆神其術。
徐道度秋夫長子,器宇深宏,節行清敏,少精醫術,長有父風,位至蘭陵太守。
徐叔向秋夫次子,志性溫恭,敏而好學,究心醫術,官至太山太守。
徐文伯字德秀,道度之子,精醫,有學行。
宋孝武路太後病,眾醫不識。
文伯診之曰︰此石搏小腸耳。
乃為水劑消石湯,病即愈。
除鄱陽王常侍,遺以千金。
由此名知當代,子雄亦以傳業。
徐嗣伯叔向之子,少負奇才,雅有異術,經方診訣占候,靡不詳練。
悉心拯救,不限貴賤,多獲奇效。
時為當代所稱。
並出《宋書》。
羊欣字敬元,好文藝,敦方藥, 事詳審,治痰精,能以拯濟奇功,累遷中散大夫、義興太守。
《宋書》。
薛伯宗善以禁氣治疾,公孫泰患發背,伯宗為氣封之,置齋前柳樹上。
明日癰消,樹上便起一瘤,旬日瘤破,膿出升許,樹為之萎損焉。
秦承祖不知何郡人,性耿介。
而精於方藥,不分貴賤,咸治療之如一。
出《宋書》。
僧深齊宋間道人,少以醫術鳴,療腳軟腳氣之疾,當時所服。
撰錄支法存等書,諸家舊方三十卷,經用多效,時人號曰《深師方》。
劉涓子不知何郡人。
晉末於丹陽郊外射獵,忽有物高二丈許,因射而中之,走如電激,聲如風雨。
夜不敢走,明日率弟子數十人尋其蹤跡,至山下見一小兒,云︰主人昨夜為劉涓子所射,取水以洗瘡。
因問小兒主人為誰。
答曰︰是黃老鬼。
乃窺小兒還,將至,聞搗藥聲,遙見三人,一人臥,一人開書,一人搗藥。
即齊聲叫突而前,三人並走,止遺一帙《癰疽方》,並一臼藥。
時涓子得之。
從宋武帝北征,有被金瘡者,以藥塗之,隨手而愈。
論者謂聖人作事,天必助之,天以此方授武帝也。
演為十卷,號曰《鬼遺方》云。
褚澄字彥通,河南陽翟人,博學經方,善醫術。
初,齊高帝愛子豫章王嶷,自江陵赴都,得疾日臻,帝憂形於色,召澄治之,立愈。
帝嘉其能,擢尚書職。
今有《褚氐遺書》,謂女人脈反男子,以心肺候兩尺,此其妄謬,疑後人托名以欺人也,學人審之。
徐審字成伯,丹陽人,與兄文伯等皆善醫。
魏孝文遷洛,除中散大夫侍御,寵加鴻臚卿,轉光祿大夫而卒。
徐雄謇之子,為員外散騎侍郎,醫術為江左所稱,至雄子之才俱盛精,太常卿。
徐之才字士茂,雄之子,八歲能通經義,年十二為太學生,長善醫術,有機辯。
武帝時封昌安縣侯。
武定四年,自散騎常侍,轉秘書監。
武明皇太後不豫,之才進藥立愈。
肅宗召賜同坐,令太皇子拜之,贈帛千段、錦四百疋、車馬衣服、上利田園千畝,官至金紫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令西陽郡王。
出《齊書》。
徐之范之才之弟,儀同大將軍,亦以醫名。
至襲兄爵,為西陽王。
齊滅,入周。
《後周書》。
徐敏齊太常卿之范之子,工醫,博覽多藝,開皇贈朝散大夫。
張子信河內人,好文學,以醫名。
大寧中,征為尚藥典御。
馬嗣明河內人,少好經方,為人診脈知生死,針藥有異常之效。
武平中,官為通直散騎常侍。
王顯字世榮,陽平樂平人,以醫術鳴。
時文昭太後懷宣武,夢日化龍繞身,後寤而驚,遂成心疾。
諸醫不識,惟顯診脈,言非心疾,將是懷妊生男之象,果如其言。
侍御藥出入內禁,累遷御史中尉。
出《魏書》。
李修字思祖,父兄以醫學顯,修於衣冠文物太後治藥有功,遷中侍。
撰方書一百卷。
日華子陳氏北齊雁門人,深察藥性,極辨其微,本草、經方,多由注疏,至今賴之云。
周澹京兆人,善醫,為太醫令。
神瑞二年,京師朝議遷都於鄴,澹與祭酒崔浩進言不可,明元帝從之,詔賜澹、浩侍外家各一人。
張遠游齊人,以醫道知名,尋有詔征,令與術士同合九轉金丹,丹成,顯祖置之玉匣曰︰貪人間之樂,不能上天,待我臨死方可服。
《齊書》。
李元忠趙郡人,初以母病,集方術擅名,求療無分貴賤輒盡心。
官至驃騎大將軍兼中書令。
李密字希邕,平棘人。
性方直,有志行,母疾,集經方,遂盡其妙,多所全獲,由是知名。
官至殿中尚書、濟州刺史、安城縣侯,食邑四百戶。
崔季舒字叔正,博陵安平人,少孤,有敏識,涉歷經史,精醫術知名。
並出《齊書》。
祖 字孝征,范陽酋人,博學善文,尤長於醫術,當時稱良。
鄧宣文不知何郡人,少以醫術名,性方直,除太醫尚藥典御。
陶弘景字通明,號隱居,一號貞白先生,丹陽人。
母郝氏夢兩天人手執香爐來其所,既而有孕,生景。
幼而敏慧,博學通經,有志養生,集醫方,專拯濟。
高帝擢為侍讀,年八十五卒,詔贈中散大夫,謚曰貞白先生。
撰《神農本草經》三卷。
出《梁書》。
陳藏器注本草甚工,有功於醫多矣。
言藥性,今皆宗之。
宋俠不知何郡人,性明敏,有學術,於經方、本草有所敦尚,以醫知名。
姚僧垣字衛法,吳興武康人。
因父疾,留心醫藥。
梁武帝召與討論醫術,言多合意,仕梁為太醫正,兼中書舍人。
梁元帝病心腹,諸醫不效,僧垣診之曰︰脈洪實,宜大黃劑。
帝從之,果下宿食而愈,賜錢十萬貫。
有《集驗方》十二卷、《行記》三卷,並行於世。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