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鉤玄 卷第二 疝75】
濕熱痰積,流下作痛,大概因寒郁而作也;即是痰飲、食積、並死血。
戴云︰疝本屬厥陰,肝之一經。
余嘗見俗說,小腸膀胱下部氣者,皆妄言也。
子和云︰疝本肝經,宜通勿塞。
只此見治之法;專主肝經,與腎絕無干,不宜下。
濕多疝氣,灸大敦穴。
食積與瘀血成痛者︰梔子 桃仁 山楂 枳實 吳茱萸 上為末,生薑汁、順流水作湯,調服。
按之不定,必用桂枝,屬虛。
桂枝 山梔(炒) 烏頭(細切;炒)
上為末,薑汁為丸。
每服三十丸,劫痛。
治疝方,定痛速效。
濕勝者加荔枝。
枳殼(十五個) 山梔(炒) 糖球(炒) 茱萸(炒)
又方︰守丸。
治 要藥,不疼者。
蒼朮 南星 白芷 山楂 川芎 半夏 枳實
為末,神曲作丸。
治陽明受濕熱,傳入大腸,惡寒發熱,小腹連毛際,結核悶痛不可忍。
山梔(炒) 枳殼(炒) 桃仁(炒) 山楂(等分)
上研細,砂缽內入生薑汁,用水一盞煎令沸。
熱服之。
治諸疝發時,用海石、香附二味為末,以生薑汁湯調服。
亦能治心痛。
治疝方︰梔子 桃仁 橘核 茱萸 川烏 上碾煎服。
劫藥用烏頭細切,炒梔子橘核散,單止痛。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