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條辨 下焦篇 少陰三瘧,久而不愈,形寒嗜臥61】
少陰三瘧,久而不愈,形寒嗜臥,舌淡脈微,發時不渴,氣血兩虛,扶陽湯主之。
《瘧論》篇︰黃帝問曰︰時有間二日,或至數日發,或渴或不渴,其故何也?
岐伯曰︰其間日者,邪氣客於六腑,而有時與衛氣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數日乃作也。
瘧者,陰陽更勝也。
或甚或不甚,故或渴或不渴。
《刺瘧篇》曰︰足少陰之瘧,令人嘔吐甚,多寒熱,熱多寒少,欲閉戶牖而處,其病難已。
夫少陰瘧,邪入至深,本難速已;三瘧又系積重難反,與衛氣相失之証,久不愈,其常也。
既已久不愈矣,氣也血也,有不隨時日耗散也哉﹗形寒嗜臥,少陰本証,舌淡脈微不渴,陽微之象。
故以鹿茸為君,峻補督脈,一者八脈麗於肝腎,少陰虛,則八脈亦虛;一者督脈總督諸陽,為衛氣之根本。
人參、附子、桂枝,隨鹿茸而峻補太陽,以實衛氣;當歸隨鹿茸以補血中之氣,通陰中之陽;單以蜀漆一味,急提難出之瘧邪,隨諸陽藥努力奮爭,由衛而出。
陰臟陰証,故湯以扶陽為名。
扶陽湯 (辛甘溫陽法)鹿茸(生銼末,先用黃酒煎得,五錢) 熟附子(三錢) 人參(二錢) 粗桂枝(三錢) 當歸(二錢) 蜀漆(炒黑,三錢)
水八杯,加入鹿茸酒,煎成三小杯,日三服。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