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溫病條辨 中焦篇 背寒,胸中痞結,瘧來日晏76】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2-8-13 23:23
標題: 【溫病條辨 中焦篇 背寒,胸中痞結,瘧來日晏76】

溫病條辨 中焦篇 背寒,胸中痞結,瘧來日晏76

 

 

背寒,胸中痞結,瘧來日晏,邪漸入陰,草果知母湯主之。

 

此素積煩勞,未病先虛,故伏邪不肯解散,正陽餒弱,邪熱固結,是以草果溫太陰獨勝之寒,知母瀉陽明獨勝之熱,濃朴佐草果瀉中焦之濕蘊,合薑、半而開痞結,花粉佐知母而生津退熱;脾胃兼病,最畏木克,烏梅、黃芩清熱而和肝;瘧來日晏,邪欲入陰,其所以升之使出者,全賴草果(俗以烏梅、五味等酸斂,是知其一,莫知其他也。

 

酸味秉厥之氣,居五味之首,與辛味合用,開發陽氣最速,觀小青龍湯自知)。

 

草果知母湯方 (苦辛寒兼酸法)草果(一錢五分) 知母(二錢) 半夏(三錢) 濃朴(二錢) 黃芩(一錢五分) 烏梅(一錢五分)花粉(一錢五分) 薑汁(五匙,沖)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溫服。

 

按此方即吳又可之達原飲去檳榔,加半夏、烏梅、薑汁,治中焦熱結陽陷之証,最為合拍;吳氏乃以治不兼濕邪之溫疫初起,其謬甚矣。

 

再按前賢製方,與集書者選方,不過示學人知法度,為學人立模範而已,未能預測後來之病証,其變幻若何?其兼証若何?

其年歲又若何?所謂大匠誨人,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至於奇巧絕倫之處,不能傳,亦不可傳,可遇而不可求,可暫而不可常者也。

 

學人當心領神會,先務識其所以然之故,而後增減古方之藥品分量,宜重宜輕,宜多宜寡,自有準的,所謂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