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滲濕藥-茯苓】
茯苓 [藥用]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菌核的白色部份 [性味與歸經] 甘、淡,平。
歸心、肺、脾、腎經。
[功效] 利水滲濕,健脾,化痰,寧心安神 [臨床應用] 1.用於小便不利,水腫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滲濕,而藥性平和,利水而不傷正氣,為利水滲濕要藥。
凡小便不利、水濕停滯的症候,不論偏於寒濕,或偏於濕熱,或屬於脾虛濕聚,均可配合應用。
如偏於寒濕者,可與桂枝、白朮等配伍;偏於濕熱者,可與豬苓、澤瀉等配伍;屬於脾氣虛者,可與黨參、黃耆、白朮等配伍;屬虛寒者,還可配附子、白朮等同用。
2.用於脾虛泄瀉,帶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濕,對於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帶下,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白朮、山藥等配伍。
有可用為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藥。
3.用於痰飲咳嗽,痰濕入絡,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滲濕,又具健脾作用,對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停聚化生痰飲之症,具有治療作用。
可用半夏、陳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朮同用。
治痰濕入絡、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殼同用。
4.用於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養心安神,故可用於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與人參、遠志、酸棗仁等配伍。
[處方用名] 1.茯苓、白茯苓、雲茯苓、雲苓(去皮,蒸熟,切片,曬乾用。
偏于健脾寧心) 2.赤茯苓、赤苓(去皮,取菌核的淡紅色部份,蒸透切片,或輾碎用。
偏於滲濕泄熱) 3.茯苓、茯苓、辰茯苓、朱砂拌茯苓(取白茯苓淨片,用朱砂2%拌勻後用。
可增強寧心安神的作用。 )
[一般用量與用法] 三錢至五錢,煎服 [附藥] 1.茯苓皮即茯苓菌核的外皮。
性味甘、淡、平。
功能利水消腫。
適用于水腫用量、用法同茯苓。
2.茯神即茯苓菌核中間抱有松根的部份。
性味甘、平。
功能寧心安神。
適用於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症。
用量、用法同茯苓。
[按語] 茯苓淡而能滲,甘而能補,能瀉能補,兩得其宜之藥也。
利水濕以治水腫小便不利,化痰飲以治咳咳嗽、痰濕入絡之症,健脾胃而能止瀉止帶,寧心神治驚悸失眠。
藥性平和,無傷正氣之弊,以其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故脾虛濕盛,正虛邪實之症尤為適宜。
引自:http://www.chinesemedicine.com.hk/disc600big5/upload/viewthread.php?tid=1206&extra=page%3D2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