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醫宗金鑑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301】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2-8-11 05:49
標題: 【醫宗金鑑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301】

醫宗金鑑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301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中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滿,鬱鬱微煩,先此時,自極吐下者,與調胃承氣湯;若不爾者,不可與。

 

但欲嘔,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

 

〔按〕:

 

王肯堂曰:「溫溫」當是「嗢嗢」。

 

又云:「以嘔」之下當有闕文。

 

〔註〕: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曾經吐、下不解者。

 

以極吐則虛其胸,邪熱乘虛入胸,故心下嗢嗢欲吐,而胸中痛也。

 

極下則虛其裏,邪熱乘虛入裏,故大便反溏,腹微滿,鬱鬱微煩也。

 

詢知先時若果經極吐下,則為在表之邪熱悉陷胸腹,而所見者,皆是裏證未和,故宜與調胃承氣湯下而和之。

 

若不爾者,謂不因極吐、極下而有斯證,則又不可與是湯也。

 

夫但欲嘔者,少陽也。

 

胸中痛者,太陽也。

 

微溏者,太陽少陽合病之利也。

 

並無心中嗢嗢鬱鬱,腹滿煩熱等證,固不可與承氣湯矣。

 

然此亦非柴胡證,故柴胡湯亦不可與也。

 

須從太陽、少陽合病下利,若嘔者與黃芩加半夏生薑湯可也。

 

〔集註〕:

 

方有執曰:胸中痛,邪在膈也。

 

若曾極吐,則應有心下嗢嗢欲吐之狀,何也?

以胃口已被吐傷,邪熱上摶於膈,故欲吐而不得吐也。

 

腹微滿,鬱鬱微煩,邪在胃也。

 

若曾極下,則應大便微溏,何也?以下則胃虛,邪雖實於胃,大便反不能結硬也。

 

故曰:先此時自極吐下者,與調胃承氣湯。

 

言當蕩其熱以和其胃也。

 

不爾,言未經極吐、下也。

 

但欲嘔至末,申明上文之意。

 

喻昌曰;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嗢嗢,欲吐而不吐,其人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滿,鬱鬱微煩者,此有二辨,若曾經大吐、大下者,表邪從吐解,且已入裏,可用調胃承氣之法。

 

若未經極吐、下,但欲嘔不嘔,胸中痛,微溏者,是痛非吐所傷,溏非下所致,調胃之法不可用矣。

 

程知曰:過經者,謂病過七、八日至十三日,經氣已週,猶不解也。

 

豈惟十三日,且有二十餘日者矣!蓋過經不解,病必皆在陽經留連;

若在陰經,則又豈能若是之持久耶,久持且不能,安望其生乎?

 

程應旄曰:大便溏則氣得下洩,腹不應滿,煩不應鬱鬱。

 

今仍腹微滿,鬱鬱微煩,必胃有阻留,而下後仍不快暢也,病屬陽明證,反無陽明,而祇有少陽,其中必有所誤,故直窮其所以致證之由,而後可從證上認病。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