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類方 卷四 芍藥甘草湯(四)】
芍藥甘草湯(四)
芍藥(四兩) 甘草(四兩,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渣,分溫再服。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以上俱似桂枝症。
腳攣急,裡虛之象,只此一症,決非桂枝症矣。
凡辨症,必於獨異處著眼。
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乾,煩躁吐逆者,有陽越之象。
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此湯乃純陰之劑,以復其陰也,陰陽兩和而腳伸矣。
若胃氣不和,譫語者,留邪在中焦。
少與調胃承氣湯。
若重發汗,復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
詳見四逆湯條下。
問曰:證象陽旦,《活人書》云:桂枝東加黃芩,曰陽旦。
成無己云:即桂枝湯別名。
按法治之而增劇,厥逆,咽中乾,兩脛拘急而譫語,以上言按法用方,而病不應手,其故安在?
師言:夜半手足當溫,兩腳當伸。
後如師言。
何以知此?
答曰:寸口脈浮而大,浮則為風,大則為虛。
風則生微熱,虛則兩脛攣。
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參其間,桂枝加附子湯。
增桂令汗出,附子溫經,亡陽故也。
厥逆兩脛拘急,即亡陽之兆。
厥逆咽中乾,煩躁,陽明內結。
陽越在上。
譫語煩亂,更飲甘草乾薑湯。
通納陽氣。
夜半陽氣還,兩足當熱,脛尚微拘急,重與芍藥甘草湯。
陽復而陰又虛,以此養陰氣。
爾乃脛伸,以承氣湯,微溏則止其譫語,以滌陽明所結之余邪。
故知病可愈。
病證象桂枝句以下:歷敘治效,以明用藥之次第當如此。
蓋病證既多,斷無一方能治之理,必先分證而施方。
而其先後之序又不可亂,其方有前後截然相反者,亦不得以錯雜為嫌。
隨機應變,神妙無方,而又規矩不亂。
故天下無不可愈之疾。
後人欲以一方治諸症,又無一味中病之藥,嗚呼!
難哉。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 ... 1%9E%E6%96%B9/index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